试题
试题
试卷
搜索
高中数学
小学
数学
语文
英语
初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思品
高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首页
我的试题
试卷
自动组卷
教材版本:
全部
课本:
全部
题型:
全部
难易度:
全部
容易
一般
较难
困难
年级:
全部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年级:
全部
初一
初二
初三
年级:
全部
高一
高二
高三
年份:
全部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2007
2000-2006
地区:
全部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安徽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西藏
新疆
浙江
福建
辽宁
四川
黑龙江
内蒙古
在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解释下列问题:(1)从钠、镁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可推知,它们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2)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3)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原因是 .试题及答案-填空题-云返教育
试题详情
在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解释下列问题:
(1)从钠、镁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可推知,它们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2)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3)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原因是
.
试题解答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分子的构成不同;
两者溶液中都含有H
+
解:(1)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从钠和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推知,金属Na和Mg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2)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
(3)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原因是两者溶液中都含有H
+
.
故答案为:(1)最外层电子数不同;(2)分子的构成不同;(3)两者溶液中都含有H
+
.
标签
九年级上册
人教版
填空题
初三
化学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相关试题
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甲在一定条件下分解成乙和丙,乙是最常用的溶剂.三种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1)若甲、乙组成元素相同,则丙是 .从微观角度解释,甲、乙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2)若丙固体的俗称为干冰,则甲为 .由丙转化为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一个即可).?
某兴趣小组参观学校食堂,发现其中蕴含丰富的化学知识.(1)下列食堂中的常见用品,其主要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填字母).A、棉布围裙 B、陶瓷碗 C、不锈钢锅 D、塑料桶(2)同学们在食堂外就闻到了菜香,用粒子观点解释其原因: .(3)食堂使用的是加碘盐,这里的“碘”指的是 (填“单质”、“元素”或“原子”),食用加碘盐有利于补充 (填营养素的名称).(4)做好饭菜,关闭燃气阀门,使火焰熄灭的原理是 .?
盐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也是实验室中重要的化学试剂.(1)增大压强,HCl由气态变为液态,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该变化过程中改变的是 .(2)在盐酸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①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②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请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 , .③下列金属中能与盐酸发生类似反应的是 (填选项).A.Cu B.Mg C.Al D.Ag.?
对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下列相关说法用粒子的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相关说法 解释 A 空气压缩可以变成液态空气 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并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B 氯化钠溶液能导电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 冰、水混合属于纯净物 冰、水由同种分子构成 D 盐酸、硫酸溶液显酸性 溶液中都含有酸根离子?
下列对一些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事 实 解 释 A 糖溶于水不见了 分子在不断运动且分子之间有间隔 B 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胎容易曝裂 分子运动加快 C 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D 架在高处的电线夏季变的比冬季长 原子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以下生活、学习经验,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隔的是( )?
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事 实 解 释 A 在阳光下,湿衣服容易晾干 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B 氯化钠固体不导电 氯化钠固体中没有阴阳离子 C 水和过 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D 10mL水和1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 mL 分子间有间隔?
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解释不合理的是( )?
第1章 走进化学
1.1 化学让世界更美好
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
化学的研究领域
化学的用途
第2章 空气之谜
2.1 空气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空气组成的测定
第3章 构成物质的微粒
3.1 原子
物质的微粒性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第4章 最常见的液体---水
4.1 水的净化
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水的净化
硬水与软水
蒸发与蒸馏操作
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
第5章 化学元素与物质组成的表示
5.1 初步认识化学元素
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碳的化学性质
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同素异形体和同素异形现象
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物质的元素组成
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元素的概念
元素的简单分类
元素在化学变化过程中的特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第6章 燃烧的学问
6.1 探索燃烧与灭火
防范爆炸的措施
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几种常用的灭火器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燃烧和爆炸实验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第7章 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
7.1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第8章 碳的世界
8.1 碳的单质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碳的化学性质
MBTS ©2010-2016
edu.why8.cn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192.168.1.1路由器设置
Free English Tests for ESL/EFL, TOEFL®, TOEIC®, SAT®, GRE®, G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