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回答问题:(1)材料反映清政府奉行一种怎样的对外政策?(2)清朝实行这种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政策?(3)你认为这种政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为什么?(4)对此你有什么启示?试题及答案-解答题-云返教育

    • 试题详情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反映清政府奉行一种怎样的对外政策?
      (2)清朝实行这种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政策?
      (3)你认为这种政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为什么?
      (4)对此你有什么启示?

      试题解答


      见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闭关锁国”政策的理解。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第二子目“闭关锁国”的政策的内容中,有这样一些内容:“清初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清朝统一台湾以后,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后来,英国商船几次到宁波贸易,企图在那里建立长期的商业据点。清政府深感疑虑,下令只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1)本小题依据教材内容,就不难得出答案。
      (2)本小题考查学生对“闭关锁国”政策的理解。封建社会一种政策的制定实施,目的都是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封建统治。而清朝实施这样一种政策的原因,我们结合教材,从内外两个方面,即可得出具体原因:①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观念 ②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③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西方殖民者的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3)本小题考查学生对“闭关锁国”政策的理解,侧重于考查这一政策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利和弊两个方面来分析,不难看出弊大于利。因为清朝实行闭关政策,虽然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起了一定的自卫???用,但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
      (4)本小题能正确答题的前提是第三小问的正确分析。“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造成了中国落伍于世界。从而得出闭关就要落后的启示。分析: 考点1: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政策指闭关自守,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策,是典型的地方保护主义。 ('"闭关锁国"': 释义:闭 关自守,不与外国往来;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出处《周易·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让我们清楚的认识到,盲目的排斥外来东西,没有好好与外界沟通,选择了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最终导致自己的落后。无论是思想上,还是经济上难以追上世界的潮流。因此,我们必须要将自己与这个世界紧密相联系,了解这个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吸收外面先进思想,技术来不断的提高自我,不要被这个社会所淘汰。 ★★P.118“闭关锁国”政策——中国近代落后于世界的重要原因 1、原因:
      ①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的传统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②统治者的妄自尊大,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与外界交流。
      ③统治者担心西方殖民势力的东扩,国家主权受到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④中国封建自然经济本身具有封闭性和保守性的特点。
      2、主要措施:
      ①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内迁沿海居民,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②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限制。
      ③后来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管理对外贸易。
      3、主要影响:
      ①积极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②消极影响:A、限制了手工业的发展,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B、使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延续,从而助长了封建统治者固步自封,夜郎自大的心理。C、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阻断了信息,中国长期与世隔绝,逐渐落在世界潮流的后面,导致近代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形成了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局面。 2、结论:只有开放的中国,才会有强盛的中国。 知识点拓展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1、从国外引进的农产品: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 2、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 3、丝织业的发展 1)丝织业中心:苏州、南京 2)丝织业的规模:南京的丝织业到清代已拥有三万多台织机。 4、制瓷业中心:景德镇 5、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1)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北京、南京 (2)明清的商人以山西的晋商和皖南的徽商最为著名。 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最早出现在苏州、松江等地???纺织业中。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三、“闭关锁国”的政策 1、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1)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为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2)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3)为抵制国家的领土主权受西方殖民者的侵犯 (4)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闭关锁国”的措施: (1)清初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2)清朝统一后的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前阶段: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 后阶段:只开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3、“闭关锁国”的影响 (1)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2)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 (3)限制中外文化交流,妨碍了中国掌握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使中国落伍了。

    秦统一中国及秦疆域图相关试题

    MBTS ©2010-2016 edu.why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