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搜索
高中数学
小学
数学
语文
英语
初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思品
高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首页
我的试题
试卷
自动组卷
教材版本:
全部
课本:
全部
题型:
全部
难易度:
全部
容易
一般
较难
困难
年级:
全部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年级:
全部
初一
初二
初三
年级:
全部
高一
高二
高三
年份:
全部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2007
2000-2006
地区:
全部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安徽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西藏
新疆
浙江
福建
辽宁
四川
黑龙江
内蒙古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对苏联的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八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材料二:东欧的事件对我们来说并不感到意外,迟早要出现的。东欧的问题首先出现在内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列出材料中“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历史依据。(2分)(2)东欧的事件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邓小平为什么说“迟早要出现”?(2分)(3)谈谈我国应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应吸取什么教训?(2分)试题及答案-解答题-云返教育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苏联的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八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
材料二:东欧的事件对我们来说并不感到意外,迟早要出现的。东欧的问题首先出现在内部。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列出材料中“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历史依据。(2分)
(2)东欧的事件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邓小平为什么说“迟早要出现”?(2分)
(3)谈谈我国应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应吸取什么教训?(2分)
试题解答
见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材料中“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历史依据是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果;政治上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使共产党的中央控制能力下降。东欧的事件指的是东欧国家发生剧变,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邓小平说“迟早要出现”的原因在于,东欧国家没有找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导致了人民的不满,外部原因是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策略。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我们应该吸取这样的教训:社会主义建设要符合国情,要以发展生产力为目标,要关注民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等。
标签
八年级上册
中华书局版
人教版
川教版
解答题
初二
历史
詹天佑和京张铁路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法等西方列强先后启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二: 经历了从“师夷长技”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接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1)材料一中的“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指的是哪四次侵华战争?(4分)(2)材料二中,“师夷长技”指的是什么事件?(1分)“变法维新”又指的是什么事件?(1分)(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能从中国近代抗争和探索的历史中,我们吸取什么教训?(2分)?
材料一: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所谓“近代化”是指中国社会由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以及思想文化上的“西化”。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主要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材料二: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这一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走过了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1)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政治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各是什么?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它们对中国近代化所产生的积极作用。(4分)(2)材料二中“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你认为主要指哪些政治派别?(3分)(3)请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2分)(4)回首近代化历程,你有何感悟?(2分)?
如图,下列书刊中,属于中国近代较早介绍西方生物进化论思想的是?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材料二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治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会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请回答:⑴材料一中李鸿章的言论代表了清政府内哪一派别的主张?(1分)说出一个该派别为“学习外国利器”而兴办的企业名称。(1分)⑵请对李鸿章所属派别的努力做简要评价。(至少答出2点,2分)⑶材料二中康有为在探索中国富强之路的问题上与李鸿章有何异同?(4分)⑷康有为的设想能否使中国富强?请举出一例予以说明。(2分)?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自强不息、反抗外来侵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根据下列语句写出所对应的历史人物。【小题1】“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 【小题2】“弃官从商,实业救国” 【小题3】“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小题4】“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戊戌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9月, 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了。?
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通过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和经济情况,继续宣传维新变法。不久,他们联和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 ,随后,他们又把《万国公报》改名为《 》,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了。?
百日维新宣布废除八股取士,“使国守旧迂谬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裁汰冗员“因之失职业的将及万人”,对这种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改革急于求成,操之过急 ②加大了反对改革的势力③促使慈禧太后扼杀改革 ④维新派缺乏改革的策略?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康有为隐以改复原教之路得自命,……作《伪经考》。其貌似孔也,其心则夷也。 ——叶德辉《叶吏部与刘先端黄郁文两生书》材料二:不以民为重,其一切法制皆务压制其民,故不肯注意于内治。盖因欲兴内治,不能不稍伸民权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材料三:“弱者常为强肉,愚者常为智役。及其有以自存而遗种也,则必强忍魁桀,趋捷巧慧,而与其一时之天时、地利、人事最相宜者也。”“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 ——严复《原强》和《天演论》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三,分别概括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的政治主张的特点。(9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主张对戊戌变法的影响。(3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梁启超的政治主张在“百日维新”的政令中有何体现?(4分)?
第一单元 列强的入侵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
林则徐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的影响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第6课 近代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3课 伟大的开端
五四运动
新旧民主主义的根本区别
中共一大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第四单元 伟大的抗日战争
第17课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九一八事变和中国局部抗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西安事变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22课 全面内战的爆发
全面内战的爆发
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
MBTS ©2010-2016
edu.why8.cn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192.168.1.1路由器设置
Free English Tests for ESL/EFL, TOEFL®, TOEIC®, SAT®, GRE®, G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