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搜索
高中数学
小学
数学
语文
英语
初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思品
高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首页
我的试题
试卷
自动组卷
教材版本:
全部
课本:
全部
题型:
全部
难易度:
全部
容易
一般
较难
困难
年级:
全部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年级:
全部
初一
初二
初三
年级:
全部
高一
高二
高三
年份:
全部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2007
2000-2006
地区:
全部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安徽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西藏
新疆
浙江
福建
辽宁
四川
黑龙江
内蒙古
(2010?四川)如图所示,空间有场强E=0.5N/C的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长l=0.3√3m的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系一质量m=0.01kg的不带电小球A,拉起小球至绳水平后,无初速释放.另一电荷量q=+0.1C、质量与A相同的小球P,以速度v0=3√3m/s水平抛出,经时间t=0.2s与小球A在D点迎面正碰并粘在一起成为小球C,碰后瞬间断开轻绳,同时对小球C施加一恒力,此后小球C与D点下方一足够大的平板相遇.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均可视为质点,取g=10m/s2.(1)求碰撞前瞬间小球P的速度.(2)若小球C经过路程s=0.09m到达平板,此时速度恰好为0,求所加的恒力.(3)若施加恒力后,保持平板垂直于纸面且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变,在D点下方面任意改变平板位置,小球C均能与平板正碰,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恒力.试题及答案-解答题-云返教育
试题详情
(2010?四川)如图所示,空间有场强E=0.5N/C的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长l=0.3
√
3
m的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系一质量m=0.01kg的不带电小球A,拉起小球至绳水平后,无初速释放.另一电荷量q=+0.1C、质量与A相同的小球P,以速度v
0
=3
√
3
m/s水平抛出,经时间t=0.2s与小球A在D点迎面正碰并粘在一起成为小球C,碰后瞬间断开轻绳,同时对小球C施加一恒力,此后小球C与D点下方一足够大的平板相遇.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均可视为质点,取g=10m/s
2
.
(1)求碰撞前瞬间小球P的速度.
(2)若小球C经过路程s=0.09m到达平板,此时速度恰好为0,求所加的恒力.
(3)若施加恒力后,保持平板垂直于纸面且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变,在D点下方面任意改变平板位置,小球C均能与平板正碰,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恒力.
试题解答
见解析
解:(1)小球P在碰撞前做类平抛运动,竖直方向的加速度
a=
mg+qE
m
=
0.01×10+0.1×0.5
0.01
m/s
2
=15m/s
2
小球P在碰撞瞬间竖直向下的速度为v
y
=at=15×0.2m/s=3m/s
所以小球P碰撞瞬间的速度
v
P
=
√
v
2
0
+
v
2
y
=
√
(3
√
3
)
2
+3
2
m/s=6m/s
(2)小球P与A在D点正碰,小球P此时的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连接小球A的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也为θ.tanθ=
v
y
v
0
=
3
3
√
3
=
√
3
3
则θ=30°
对A球从开始运动至D点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lcosθ=
1
2
m
v
2
A
解得
v
A
=
√
2glcosθ
=3m/s
P与A球迎面正碰并粘在一起成为小球C,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mv
P
-mv
A
=2mv
C
解得:v
C
=1.5m/s
小球C经过路程s后到达夹板,此时速度变为0,表明小球C一定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运动速度与受力示意图如右图所示.
由运动学公式得:
a=
v
C
2
2s
=12.5m/s
2
设恒力F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在x轴上(沿加速度方向):Fcos(90°-α-θ)-(2mg+qE)sinθ=2ma
在y轴上:Fsin(90°-α-θ)-(2mg+qE)cosθ=0
由以上二式联立并代入数据得:
F=
√
3
4
N,α=30°
(3)平板足够大,且在D点下方任意改变平板位置,那则可以将平???放置到无限远,但根据题意也要发生正碰(垂直打在板上),则小球C必须匀速或匀加速运动.故恒力F′的方向是从竖直向上顺时针转至无限接近速度的方向的范围内,设恒力F′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β,则有
0°≤β<120°
为了使小球C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或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在小球C运动的速度的垂直方向上合力为零,有F'cos(θ-β)=(2mg+qE)cosθ
解得F=
√
3
8cos(30°-β)
(其中0°≤β<120°).
答:(1)求碰撞前瞬间小球P的速度为;(2)所加的恒力为
√
3
4
N方向与竖直方向夹角为30°;(3)恒力满足的条件为F=
√
3
8cos(30°-β)
(其中0°≤β<120°).
标签
必修2
鲁科版
解答题
高中
物理
动能定理的应用
相关试题
如图所示,物体A放在足够长的木板B上,木板B静止于水平面.t=0时,电动机通过水平细绳以恒力F拉木板B,使它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aB=1.0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A的质量mA和B的质量mB均为2.0kg,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05,B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1)物体A刚运动时的加速度aA;(2)t=1.0s时,电动机的输出功率P;(3)若t=1.0s时,将电动机的输出功率立即调整为P′=5W,并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这一功率不变,t=3.8s时物体A的速度为1.2m/s.则在t=1.0s到t=3.8s这段时间内木板B的位移为多少??
如图所示,在游乐节目中,要求选手从高为H的平台上A点由静止出发,沿着动摩擦因数为μ的滑道向下运动到B点后水平滑出,最后刚好落到水池中的浮台上.设滑道可以伸缩,其水平距离为L,B点的高度h可由选手自由调节(取g=10m/s2).要求:(1)选手到达B点的速度表达式;(2)试证明选手落到浮台上的速度大小与B点的高度h无关;(3)同学甲认为B点的高度h越大,选手在空中飞越的时间越长,在浮台上的落点距岸边C越远;同学乙认为B点的高度h越小,选手到达B点的水平速度越大,在浮台上的落点距岸边C越远,请通过推算说明你的观点.?
如图装置,AB段为倾角为37°的粗糙斜面,动摩擦因数μ1为0.25,BC、CE段光滑,CD为一光滑的圆形轨道,半径R=0.32m,物体在C点能顺利进出圆形轨道而不损失机械能.EF为一逆时针匀速转动的足够长的传送带,动摩擦因数μ2为0.2.现从AB面上距地面H处轻轻放上一质量m=1kg的小物块(视为质点).物块经过CD轨道后滑向传送带.取g=10m/s2,sin37°=0.6,cos37°=0.8.(1)现将物体从H=2.7m处释放,求①第一次经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②第一次经过D点时轨道对物块的压力大小.(2)若传送带的速度为V=5m/s.物体仍从H=2.7m处释放,试计算说明物体能否两次通过最高点D?若能通过,请计算第二次通过最高点D点时轨道对物块的压力大小.(3)若传送带速度大小可在释放物块前预先调节.将物体从H=2.7m处释放,从释放到第二次进入圆轨道过程的过程中,试分析物块和各接触面摩擦至少要产生多少热量才能保证物体能够两次到达D点?(4)现将传送带速度调节至一足够大速度值,将物体从AB某处释放后,第10次进入圆轨道时仍不脱离圆轨道,试分析释放物块的高度有何要求??
如图为某种新型设备内部电、磁场分布情况图.自上而下分为Ⅰ、Ⅱ、Ⅲ三个区域.区域Ⅰ宽度为d1,分布沿纸面向下的匀强电场E1;区域Ⅱ宽度为d2,分布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B1;宽度可调的区域Ⅲ中分布沿纸面向下的匀强电场E2和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B2.现在有一群质量和带电量均不同的带电粒子从区域Ⅰ上边缘的注入孔A点被注入,从静止开始运动,然后相继进入Ⅱ、Ⅲ两个区域,满足一定条件的粒子将回到区域Ⅰ,其他粒子则从区域Ⅲ飞出.三区域都足够长,粒子的重力不计.求:能飞回区域Ⅰ的粒子第一次回到区域Ⅰ上边缘时离A的距离??
李娜是首位在“法网”夺冠的亚洲网球选手,关于李娜发球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在下列各过程中,物体动能转化为势能的是( )?
当前云南省遭遇了百年不见的特大旱灾,某村响应政府号召积极打井抗旱救灾.他们准备用抽水机在一口打好的井中,将井下10m深的水抽到地面.若抽水机每小时抽水7.2×105Kg,机械效率为50%.(1)抽水机所做的有用功是多少?(2)抽水机所做的总功是多少?(3)抽水机所做的总功率是多大??
建筑工地上,一台起重机将重5×103N的建筑材料提升到6m高的楼房上.如果额外功是2×104J,起重机做的有用功是多少?总功是多少?机械效率是多少??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说明额外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 .(填:“越大”或“越小”)?
某初三(3)班的同学们为了探究“功率与机械效率究竟有无关系”,特设计了一个实验:选了三个有一定代表性的同学,均抱起重力为G砖的砖头从一楼跑到三楼,分别测出他们的功率和机械效率,从中去发现规律.(1)写出所需实验器材:卷尺、磅秤、 .(2)下表是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请你补充完整所测的物理量.(3)写出计算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表达式(用上表中测量的物理量字母表示).?
第1章 怎样研究抛体运动
1.1 飞机投弹与平抛运动
互成角度的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成
平抛物体与自由落体同时落地
平抛运动
曲线运动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第2章 研究圆周运动
2.1 怎样描述圆周运动
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转速
向心加速度
向心力
匀速圆周运动
第3章 动能的变化与机械功
3.1 探究动能变化跟功的关系
动能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功的概念
功的计算
功能关系
第4章 能量守恒与可持续发展
4.1 势能的变化与机械功
弹性势能
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
第5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5.1 从托勒密到开普勒
开普勒定律
MBTS ©2010-2016
edu.why8.cn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192.168.1.1路由器设置
Free English Tests for ESL/EFL, TOEFL®, TOEIC®, SAT®, GRE®, G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