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搜索
高中数学
小学
数学
语文
英语
初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思品
高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首页
我的试题
试卷
自动组卷
教材版本:
全部
课本:
全部
题型:
全部
难易度:
全部
容易
一般
较难
困难
年级:
全部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年级:
全部
初一
初二
初三
年级:
全部
高一
高二
高三
年份:
全部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2007
2000-2006
地区:
全部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安徽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西藏
新疆
浙江
福建
辽宁
四川
黑龙江
内蒙古
如图所示,在等高且相距较远的甲、乙两地各有一套光学系统.甲处A为固定的激光光源,它竖直向下发出一束又细又亮的激光.B是正多面反射棱镜,这里只画出它相邻的三个反射面,该棱镜可绕水平中心轴O顺时针高速旋转.C是带观察屏的望远镜.当撤去B时,激光束恰好直接射入望远镜.乙处是安装在水平轴O′上的两块互相垂直的平面镜组成的反射系统,该系统也可绕O′轴在竖直面内旋转.现调节甲、乙两地系统至某一静态时,激光束经过图中所示的一系列反射后恰好射入望远镜中,试回答下列问题:(1)由此可推导出正多面反射棱镜的面数为 .(2)保持甲地的整个光学系统不动,让乙地反射系统整个绕O′轴在纸面上缓缓旋转一个不太大的角度,是否可以保证激光束在这一段时间内总能进入望远镜中?(旋转过程中两平面镜保持相互垂直且激光在两平面镜中各有一次反射).答: (填是或否).(3)若让甲地棱镜绕中心轴O旋转,其余部分不动.由于甲乙两地相隔较远,且光是以一定的速度在空气中传播的,故一般情况下望远镜中不能再看到激光光源的像.但是适当调节转速,则可重新看到光源的像.若已知甲、乙两地间距离为s,光速为c,试求棱镜的最小转速是多少转∕秒?试题及答案-填空题-云返教育
试题详情
如图所示,在等高且相距较远的甲、乙两地各有一套光学系统.甲处A为固定的激光光源,它竖直向下发出一束又细又亮的激光.B是正多面反射棱镜,这里只画出它相邻的三个反射面,该棱镜可绕水平中心轴O顺时针高速旋转.C是带观察屏的望远镜.当撤去B时,激光束恰好直接射入望远镜.乙处是安装在水平轴O′上的两块互相垂直的平面镜组成的反射系统,该系统也可绕O′轴在竖直面内旋转.现调节甲、乙两地系统至某一静态时,激光束经过图中所示的一系列反射后恰好射入望远镜中,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由此可推导出正多面反射棱镜的面数为
.
(2)保持甲地的整个光学系统不动,让乙地反射系统整个绕O′轴在纸面上缓缓旋转一个不太大的角度,是否可以保证激光束在这一段时间内总能进入望远镜中?(旋转过程中两平面镜保持相互垂直且激光在两平面镜中各有一次反射).
答:
(填是或否).
(3)若让甲地棱镜绕中心轴O旋转,其余部分不动.由于甲乙两地相隔较远,且光是以一定的速度在空气中传播的,故一般情况下望远镜中不能再看到激光光源的像.但是适当调节转速,则可重新看到光源的像.若已知甲、乙两地间距离为s,光速为c,试求棱镜的最小转速是多少转∕秒?
试题解答
8:是
解:(1)正多面反射棱镜的面数为8;
(2)乙地两平面镜相互垂直,反射光线总与入射光线平行,激光束在这一段时间内总能进入望远镜中.
(3)当光从光源出发到最后回到八面棱镜时,若八面镜恰好转了
1
8
转,即镜上的面2恰好转到了面3原来的位置,这时在望远镜中就可以重新看到光源的像,且此时八面镜的转速最小,设最小转速为n,棱镜转一周所用时间为t
T=
1
n
由题意知:2s=c?
T
8
联立上两式得n=
c
16s
故答案为:
(1)8;
(2)是;
(3)棱镜的最小转速是得
c
16s
转∕秒.
标签
选修3-4
人教版
填空题
高中
物理
光的反射定律
相关试题
如图所示,一只小鸭浮在平静的湖面上.能正确表示小鸭和它在水中的“倒影”的是( )?
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照相机成像;⑤幻灯机成像.其中( )?
郊游时,同学们看到:①水中的鱼;②中午树荫下的亮斑;③岸边树木花草在水中的“倒影”;④自己在阳光下的影子;⑤水底的奇石;⑥潭清疑水浅;⑦池水映明月.上述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填序号)?
一个半径为5m的圆形蓄水池装满水,水面与地面相平,在池的中心上空离水面3m处吊着一盏灯,则一个身高1.8m的人可以离开水池边缘 m的距离还能看到灯在水中的像.?
下列选项中能准确解释右图这张老照片所反映的中国形势是?
“百年锐于千载”,辛亥革命是划时代的伟大历史事件。回首百年前那激动人心的历史大变局,给我们许多启示与感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这三者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孙中山《在东京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孙中山的思想主张是什么?该主张的提出有何意义?(4分)材料二 共产党和国民党作为对二十世纪中国的命运影响最大的两个政党,理应再度携手,团结一切有志于国家统一的党派、团体和仁人志士,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辛亥革命是我们共同纪念的日子,孙中山先生是我们共同敬仰的伟人,统一祖国是我们共同盼望的目标,中华强盛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理想,有什么理由不合作、不统一呢?——人民日报社论“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1981年10月9日(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十世纪上半期,国共两党为改变“二十世纪中国的命运”,共同进行了哪些努力?(2分)材料三 辛亥双十是海峡两岸共同的记忆与资产。……两岸和平是台湾繁荣发展的必要条件。……以“九二共识,一中各表”为基础,推动两岸关系,维持台海“不统、不独、不武”现状……两岸人民同属于中华民族,希望双方在正视现实的基础上,求同存异,互助合作,建立制度化的和平关系。——马英九在台湾各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3)材料三与材料二在纪念辛亥革命的角度上有何不同?你认为海峡两岸共同纪念辛亥革命的原因是什么?(4分)(4)通过学习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历史知识,你有什么感悟?(2分)?
下图中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的这次合影,曾使无数国人充满希望。当时,全国人民的共同希望是?
年 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 解放区, 、 、等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 率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年 月,蒋介石撕毁“ ”,对 解放区发动进攻,爆发 。?
为了争取国内 , 年 月,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 到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达成 的“ ”。?
第1章 机械振动
1.1 研究简谐运动
* 用三角函数表示简谐运动
*相位
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
简谐运动的振动图像
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
研究弹簧振子的周期和小球质量的关系
第2章 机械波
2.1 机械振动的传播
波的形成和传播
横波的图象
横波和纵波
机械波
声波
第3章 电磁场与电磁波
3.1 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
电磁场
第4章 光的波动性
4.1 光的干涉
光的干涉
光的双缝干涉现象和薄膜干涉现象
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和波长的关系
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用双缝干涉实验测定光的波长
MBTS ©2010-2016
edu.why8.cn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192.168.1.1路由器设置
Free English Tests for ESL/EFL, TOEFL®, TOEIC®, SAT®, GRE®, G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