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搜索
高中数学
小学
数学
语文
英语
初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思品
高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首页
我的试题
试卷
自动组卷
教材版本:
全部
课本:
全部
题型:
全部
难易度:
全部
容易
一般
较难
困难
年级:
全部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年级:
全部
初一
初二
初三
年级:
全部
高一
高二
高三
年份:
全部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2007
2000-2006
地区:
全部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安徽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西藏
新疆
浙江
福建
辽宁
四川
黑龙江
内蒙古
【选修模块3-4】(1)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科学家高锟以及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3名得主的成就分别是发明光纤电缆和电荷耦合器件(CCD)图象传感器.光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透明的标准平面样板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偏振现象B.用三棱镜观察白光看到的彩色图样是利用光的衍射现象C.在光导纤维束内传送图象是利用光的色散现象D.光学镜头上的增透膜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2)如图1所示,一截面为正三角形的棱镜,其折射率为.今有一束单色光射到它的一个侧面,经折射后与底边平行,则入射光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是 .(3)如图2所示是某时刻一列横波上A、B两质点的振动图象,该波由A传向B,两质点沿波的传播方向上的距离△x=6.0m,波长大于10.0m,求:①再经过0.7s,质点A通过的路程.②这列波的波速.试题及答案-解答题-云返教育
试题详情
【选修模块3-4】
(1)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科学家高锟以及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3名得主的成就分别是发明光纤电缆和电荷耦合器件(CCD)图象传感器.光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透明的标准平面样板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偏振现象
B.用三棱镜观察白光看到的彩色图样是利用光的衍射现象
C.在光导纤维束内传送图象是利用光的色散现象
D.光学镜头上的增透膜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
(2)如图1所示,一截面为正三角形的棱镜,其折射率为
.今有一束单色光射到它的一个侧面,经折射后与底边平行,则入射光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是
.
(3)如图2所示是某时刻一列横波上A、B两质点的振动图象,该波由A传向B,两质点沿波的传播方向上的距离△x=6.0m,波长大于10.0m,求:
①再经过0.7s,质点A通过的路程.
②这列波的波速.
试题解答
见解析
(1)用透明的标准平面样板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用三棱镜观察白光看到的彩色图样是利用光的色散现象.在光导纤维束内传送图象是利用光的全反射现象.光学镜头上的增透膜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
(2)由几何知识求出折射角,由折射定律求解折射角,即可求出入射光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3)①根据时间与周期的关系求解路程.②根据两个质点的状态,结合波形,得到△x=6.0m与波长的关系,求出波长,读出周期,求出波速.
(1)A、用透明的标准平面样板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故A错误.
B、用三棱镜观察白光看到的彩色图样是利用光的色散现象.故B错误.
C、在光导纤维束内传送图象是利用光的全反射现象.故C错误.
D、光学镜头上的增透膜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2)由几何知识得到折射角为r=30°,由折射定律n=
得,i=60°,由几何知识得到入射光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
(3)①时间t=0.7s=1.75T,而质点在一个周期内,通过的路程是4A,则有再经过0.7s,质点A通过的路程是S=7A=0.35m.
②由振动图象得知,在t=0时刻,A质点在平衡位置向上运动,而B在波谷,而波长大于10.0m,由波形得到,
=△x,解得,波长λ=24m
波速为v=
=60m/s
故答案为:
(1)D (2)30° (3)①0.35m ②60m/s.
标签
选修3-4
沪科版
解答题
高中
物理
光的双缝干涉现象和薄膜干涉现象
相关试题
(1)激光具有相干性好、平行度好、亮度高等特点,在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面关于激光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激光是纵波B.频率相同的激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波长相同C.两束频率不同的激光能产生干涉现象D.利用激光平行度好的特点可以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2)如图甲所示,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激光的波长为5.30×10-7m,屏上P点距双缝S1和S2的路程差为7.95×10-7m,则在这里出现的应是 (选填“明条纹”或“暗条纹”).现改用波长为6.30×10-7m的激光进行上述实验,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则屏上的条纹间距将 (选填“变宽”、“变窄”或“不变”).(3)如图乙所示,一束激光从0点由空气射入厚度均匀的介质,经下表面反射后,从上面的A点射出,已知入射角为i,A与O相距l,介质的折射率为n,试求介质的厚度d.?
如图a所示,将一块平板玻璃放在另一块平板玻璃上,在一端略微垫高,光垂直入射后,从上向下将看到整块玻璃板区域都存在干涉条纹,此条纹是由上方玻璃板①的 表面和下方玻璃板②的 表面反射光叠加后形成的(两空格内均选填“上”或“下”).?
利用光的干涉现象可高精度地检查物体表面的平整程度.如果表面是平的,干涉条纹互相平行,如果表面有凸出与凹下,则在凸出与凹下处的干涉条纹会扭曲,图中所示干涉条纹中与实际相符的是?
在观察光的双缝干涉现象的实验中:①将激光束照在如图所示的双缝上,在光屏上观察到的现象是下图中的 ②换用间隙更小的双缝,保持双缝到光屏的距离不变,在光屏上观察到的条纹宽度将 ;保持双缝间隙不变,减小双缝到光屏的距离,在光屏上观察到的条纹宽度将 (以上空格均选填“变宽”、“变窄”或“不变”).?
下列选项中能准确解释右图这张老照片所反映的中国形势是?
“百年锐于千载”,辛亥革命是划时代的伟大历史事件。回首百年前那激动人心的历史大变局,给我们许多启示与感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这三者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孙中山《在东京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孙中山的思想主张是什么?该主张的提出有何意义?(4分)材料二 共产党和国民党作为对二十世纪中国的命运影响最大的两个政党,理应再度携手,团结一切有志于国家统一的党派、团体和仁人志士,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辛亥革命是我们共同纪念的日子,孙中山先生是我们共同敬仰的伟人,统一祖国是我们共同盼望的目标,中华强盛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理想,有什么理由不合作、不统一呢?——人民日报社论“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1981年10月9日(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十世纪上半期,国共两党为改变“二十世纪中国的命运”,共同进行了哪些努力?(2分)材料三 辛亥双十是海峡两岸共同的记忆与资产。……两岸和平是台湾繁荣发展的必要条件。……以“九二共识,一中各表”为基础,推动两岸关系,维持台海“不统、不独、不武”现状……两岸人民同属于中华民族,希望双方在正视现实的基础上,求同存异,互助合作,建立制度化的和平关系。——马英九在台湾各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3)材料三与材料二在纪念辛亥革命的角度上有何不同?你认为海峡两岸共同纪念辛亥革命的原因是什么?(4分)(4)通过学习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历史知识,你有什么感悟?(2分)?
下图中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的这次合影,曾使无数国人充满希望。当时,全国人民的共同希望是?
年 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 解放区, 、 、等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 率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年 月,蒋介石撕毁“ ”,对 解放区发动进攻,爆发 。?
为了争取国内 , 年 月,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 到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达成 的“ ”。?
第1章 机械振动
1.1 研究简谐运动
* 用三角函数表示简谐运动
*相位
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
简谐运动的振动图像
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
研究弹簧振子的周期和小球质量的关系
第2章 机械波
2.1 机械振动的传播
波的形成和传播
横波的图象
横波和纵波
机械波
声波
第3章 电磁场与电磁波
3.1 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
电磁场
第4章 光的波动性
4.1 光的干涉
光的干涉
光的双缝干涉现象和薄膜干涉现象
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和波长的关系
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用双缝干涉实验测定光的波长
MBTS ©2010-2016
edu.why8.cn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192.168.1.1路由器设置
Free English Tests for ESL/EFL, TOEFL®, TOEIC®, SAT®, GRE®, G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