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搜索
高中数学
小学
数学
语文
英语
初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思品
高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首页
我的试题
试卷
自动组卷
教材版本:
全部
课本:
全部
题型:
全部
难易度:
全部
容易
一般
较难
困难
年级:
全部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年级:
全部
初一
初二
初三
年级:
全部
高一
高二
高三
年份:
全部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2007
2000-2006
地区:
全部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安徽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西藏
新疆
浙江
福建
辽宁
四川
黑龙江
内蒙古
(1)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如图甲所示,图中P、Q两质点的横坐标分别为x=1.5m和x=4.5m.P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在下列四幅图中,Q点的振动图象可能是 (2)用氦氖激光器进行双缝干涉实验,已知所用双缝间的距离为d=0.1mm,双缝到屏的距离为l=6.0m,测得屏上干涉条纹中相邻明条纹的间距是3.8cm,氦氖激光器发出的红光的波长是多少?假如把整个干涉装置放入折射率为43的水中,这时屏上的明条纹间距是多少?试题及答案-填空题-云返教育
试题详情
(1)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如图甲所示,图中P、Q两质点的横坐标分别为x=1.5m和x=4.5m.P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
在下列四幅图中,Q点的振动图象可能是
(2)用氦氖激光器进行双缝干涉实验,已知所用双缝间的距离为d=0.1mm,双缝到屏的距离为l=6.0m,测得屏上干涉条纹中相邻明条纹的间距是3.8cm,氦氖激光器发出的红光的波长是多少?假如把整个干涉装置放入折射率为
4
3
的水中,这时屏上的明条纹间距是多少?
试题解答
BC
解:(1)PQ横坐标之间的距离为3m,是波长的
3
4
倍.波若向右传播,P点在平衡位置向上振动,则Q点处于波峰;若波向左传播,P点在平衡位置向下振动,则Q点处于波谷.故B、C正确,A、D错误.
故选BC.
(2)根据△x=
L
d
λ,红光的波长为:λ=
d
L
△x=
0.1×10
-3
6
×3.8×10
-2
=6.3×10
-7
m.
因为v=
c
n
,λ=
c
f
则红光进入水中的波长λ′=
v
f
=
c
nf
=
λ
n
所以△x=
L
d
λ′=
△x
n
=2.85×10
-2
m
故屏上的明条纹间距是2.85×10
-2
m.
标签
选修3-4
沪科版
填空题
高中
物理
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和波长的关系
相关试题
用绿光做双缝干涉实验,在光屏上呈现出绿、暗相间的条纹,相邻两条绿条纹间的距离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选修3-4】已知某玻璃对单色光a的折射率比对单色光b的折射率大,则两种光?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测定激光的波长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激光器发出的一束直径很小的红色激光进入一个一端装有双缝、另一端装有感光片的遮光筒,感光片的位置上出现一排等距的亮点,图乙中的黑点代表亮点的中心位置.(1)这个现象说明激光具有 性.(2)通过测量相邻光点的距离可算出激光的波长,据资料介绍,如果双缝的缝间距离为a,双缝到感光片的距离为L,感光片上相邻两光点间的距离为b,则激光的波长λ=.该同学测得L=1.0000m、缝间距a=0.220mm,用带十分度游标的卡尺测感光片上的点的距离时,尺与点的中心位置如图乙所示.图乙图中第1到第4个光点的距离是 mm.实验中激光的波长λ= 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如果实验时将红激光换成蓝激光,屏上相邻两光点间的距离将 .?
下列选项中能准确解释右图这张老照片所反映的中国形势是?
“百年锐于千载”,辛亥革命是划时代的伟大历史事件。回首百年前那激动人心的历史大变局,给我们许多启示与感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这三者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孙中山《在东京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孙中山的思想主张是什么?该主张的提出有何意义?(4分)材料二 共产党和国民党作为对二十世纪中国的命运影响最大的两个政党,理应再度携手,团结一切有志于国家统一的党派、团体和仁人志士,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辛亥革命是我们共同纪念的日子,孙中山先生是我们共同敬仰的伟人,统一祖国是我们共同盼望的目标,中华强盛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理想,有什么理由不合作、不统一呢?——人民日报社论“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1981年10月9日(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十世纪上半期,国共两党为改变“二十世纪中国的命运”,共同进行了哪些努力?(2分)材料三 辛亥双十是海峡两岸共同的记忆与资产。……两岸和平是台湾繁荣发展的必要条件。……以“九二共识,一中各表”为基础,推动两岸关系,维持台海“不统、不独、不武”现状……两岸人民同属于中华民族,希望双方在正视现实的基础上,求同存异,互助合作,建立制度化的和平关系。——马英九在台湾各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3)材料三与材料二在纪念辛亥革命的角度上有何不同?你认为海峡两岸共同纪念辛亥革命的原因是什么?(4分)(4)通过学习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历史知识,你有什么感悟?(2分)?
下图中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的这次合影,曾使无数国人充满希望。当时,全国人民的共同希望是?
年 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 解放区, 、 、等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 率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年 月,蒋介石撕毁“ ”,对 解放区发动进攻,爆发 。?
为了争取国内 , 年 月,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 到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达成 的“ ”。?
第1章 机械振动
1.1 研究简谐运动
* 用三角函数表示简谐运动
*相位
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
简谐运动的振动图像
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
研究弹簧振子的周期和小球质量的关系
第2章 机械波
2.1 机械振动的传播
波的形成和传播
横波的图象
横波和纵波
机械波
声波
第3章 电磁场与电磁波
3.1 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
电磁场
第4章 光的波动性
4.1 光的干涉
光的干涉
光的双缝干涉现象和薄膜干涉现象
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和波长的关系
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用双缝干涉实验测定光的波长
MBTS ©2010-2016
edu.why8.cn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192.168.1.1路由器设置
Free English Tests for ESL/EFL, TOEFL®, TOEIC®, SAT®, GRE®, G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