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搜索
高中数学
小学
数学
语文
英语
初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思品
高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首页
我的试题
试卷
自动组卷
教材版本:
全部
课本:
全部
题型:
全部
难易度:
全部
容易
一般
较难
困难
年级:
全部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年级:
全部
初一
初二
初三
年级:
全部
高一
高二
高三
年份:
全部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2007
2000-2006
地区:
全部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安徽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西藏
新疆
浙江
福建
辽宁
四川
黑龙江
内蒙古
回答下列有关生长素的问题:(1)植物顶端优势时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到相邻侧芽 (需要、不需要)消耗ATP。(2)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角度(α)。左图为实验示意图。①α的范围为 (180°≥α﹥0°、180°≥α≥90°、90°≥α﹥0°)。②在两组实验中若α相同,则琼脂块中含有生长素的浓度 (一定、不一定)相同。③若想在细胞水平上证明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可以取弯曲处作 (横切、纵切)片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测量两侧细胞平均长度,作出比较。(3)下图是根、茎对生长素作用的反应曲线,图示字母中表示根近地侧的是 、茎的远地侧的是 。(4)有科学家认为根的向地生长不仅与生长素有关,还与乙烯的作用有关。为了研究二者的关系,做了这样的实验: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 ①此人所做实验的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 ②为使实验更严谨,还需将另一些等量的根尖放在 ,作为对照组。 ③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水平放置的植物根向重力生长的原因是 。试题及答案-解答题-云返教育
试题详情
回答下列有关生长素的问题:
(1)植物顶端优势时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到相邻侧芽
(需要、不需要)消耗ATP。
(2)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角度(α)。左图为实验示意图。
①α的范围为
(180°≥α﹥0°、180°≥α≥90°、
90°≥α﹥0°)。
②在两组实验中若α相同,则琼脂块中含有生长素的浓度
(一定、不一定)相同。
③若想在细胞水平上证明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可以取弯曲处作
(横切、纵切)片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测量两侧细胞平均长度,作出比较。
(3)下图是根、茎对生长素作用的反应曲线,图示字母中表示根近地侧的是
、茎的远地侧的是
。
(4)有科学家认为根的向地生长不仅与生长素有关,还与乙烯的作用有关。为了研究二者的关系,做了这样的实验: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
①此人所做实验的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
②为使实验更严谨,还需将另一些等量的根尖放在
,作为对照组。
③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水平放置的植物根向重力生长的原因是
。
试题解答
见解析
略
标签
必修1
人教版
解答题
高中
生物
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相关试题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下图表示从鸡的血液中制备核糖体的大致过程,对该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桃果实成熟后,如果软化快,耐贮运性就会差。下图表示常温下A、B两个品种桃果实成熟后硬度等变化的试验结果。以下分析正确的有?
下图所示,如果茎a侧生长素浓度在B点以下范围内,则对b侧生长素浓度范围的描述较为准确的是?
生物个体内的稳态是指在“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作用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某种氨基酸培养胰腺细胞,最后测出细胞分泌带有放射性的胰岛素,如果用仪器测试放射性物质在细胞中出现的顺序,这个顺序应该是 ①线粒体 ②核糖体 ③中心体 ④染色体⑤高尔基体 ⑥内质网 ⑦细胞膜 ⑧细胞核?
桃果实成熟后,如果软化快,耐贮运性就会差。下图表示常温下A、B两个品种桃果实成熟后硬度等变化的试验结果。以下分析正确的有?
下图所示,如果茎a侧生长素浓度在B点以下范围内,则对b侧生长素浓度范围的描述较为准确的是?
如果把细胞搅碎,细胞将死亡;如果把病毒搅碎,病毒也将失去活性 。这说明?
下列对图中甲~丁生命活动或生物现象变化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第1章 走近细胞
第1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碳原子的结构特点
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生物膜的功能特性
生物膜研究的前沿信息
细胞膜的成分
细胞膜的功能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细胞膜的制备方法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原因
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酶促反应的原理
酶的发现历程
酶的概念
酶的特性
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 细胞的增殖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细胞的无丝分裂
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细胞周期的概念
有丝分裂的特征和意义
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
MBTS ©2010-2016
edu.why8.cn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192.168.1.1路由器设置
Free English Tests for ESL/EFL, TOEFL®, TOEIC®, SAT®, GRE®, G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