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着重考查对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原理及电位变化曲线的理解。
(1) 视觉形成的过程首先是光的刺激在视网膜上使视细胞兴奋,即将光能转换为电信号(神经冲动),然后借助视神经的传导,将光的冲动传送到脑中枢而引起视觉。
(2)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称为静息电位。图一左图示两电极一个在膜外,一个在膜内,电流由正电位流到负电位,所以左图装置记录的是静息电位。当神经受到一次短促的外加刺激时,大量的Na+内流,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称为动作电位。由图一右图可知膜电位在短暂时间内由原来的—60mV左右变为30mV左右的水平;但这种刺激所引起的膜内外电位的倒转只是暂时的,很快就出现膜内正电位值的减少,恢复到受刺激前原有的负电位状态,即静息电位。所以左图装置测得的电位对应于右图的A点或D点,其电位是—60毫伏。C点电位的大小主要与细胞???液中的Na+浓度有关。
(3)在图二(a)所示神经右侧的相应位置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兴奋先传到Y点,Y点膜上表现为外负内正,而此时兴奋未传到X点,X点膜上仍为外正内负,这时X、Y两点存在电位差,电流方向为正电荷移动的方向,即为X到Y,指针向右偏转(如图A)。当兴奋传出Y点时,Y点膜外又恢复了正电位。兴奋在X、Y之间传播时,两者之间的电位差为零指针归零(如图C)。当兴奋传至X点时膜上表现为外负内正,此时Y点为正电位,X、Y之间存在电位差电流,电流方向为Y到X,指针向左偏转(如图B)。当兴奋传出X点时,X点又恢复了外正内负,此时Y点也为正电位,两点之间电位差为零指点针又归零(如图C)。所以电流表指针偏转的顺序(A、B、C中)依次为:C→A→C→B(→C)。
(4)“任氏液”相当于组织液(或内环境、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该实验的结果说明神经兴奋产生的分泌物对 无神经的心脏产生了影响。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细胞间传递几乎是历年高考必考的考点之一,特别依托教材基础知识,拓展考查对电位测定有关的图形分析,使原本教材中仅作表述的理论知识变得灵动起来,但此类试题难度值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