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搜索
高中数学
小学
数学
语文
英语
初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思品
高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首页
我的试题
试卷
自动组卷
教材版本:
全部
课本:
全部
题型:
全部
难易度:
全部
容易
一般
较难
困难
年级:
全部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年级:
全部
初一
初二
初三
年级:
全部
高一
高二
高三
年份:
全部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2007
2000-2006
地区:
全部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安徽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西藏
新疆
浙江
福建
辽宁
四川
黑龙江
内蒙古
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请回答:(1)图中a线段膜两侧电位差产生原因是 ;b点时膜两侧电位差产生的原因是 。(2)兴奋在突触上只能单向传递,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 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 。(3)如图所示反射弧,剪断其传出神经。立即刺激A端 (能、不能)看到肌肉收缩;刺激B端 (能、不能)看到肌肉收缩。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肌肉收缩,该反应 (能、不能)称为反射,主要原因是 。试题及答案-解答题-云返教育
试题详情
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请回答:
(1)图中a线段膜两侧电位差产生原因是
;b点时膜两侧电位差产生的原因是
。
(2)兴奋在突触上只能单向传递,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
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
。
(3)如图所示反射弧,剪断其传出神经。立即刺激A端
(能、不能)看到肌肉收缩;刺激B端
(能、不能)看到肌肉收缩。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肌肉收缩,该反应
(能、不能)称为反射,主要原因是
。
试题解答
见解析
标签
必修3
人教版
解答题
高中
生物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相关试题
(16分)图甲表示某种反射弧示意图,图乙是为了研究兴奋在神经元轴突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用新鲜的神经一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做成的实验装置(C点位于两电极之间的正中心)。请据图回答问题:(1) 图甲中电激E,结果A发生运动反应;电激B,结果A反应而E无反应。则图中的感受器是 (A、E)。(2) 用图甲中有关字母和箭头写出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 。(3) 图甲中C处的结构名称是 ,反射在此处的传导方向是 ,主要原因是 。(4) 研究兴奋在神经元轴突上的传导方向时,刺激图乙中b点,若微电流计 ,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若微电流计 ,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除了b点以外,还可以刺激图乙中的哪些点 ,得出结论。?
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它的结构基础是 ,兴奋从图中的A通过 (结构)传递到B,A和B的遗传物质相同,释放的物质不同,其根本原因是 。(2)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后 (能或不能)被胆碱酯酶分解,原因是 。(3)已知某些神经元含有NO合成酶。中枢神经系统中的NO可弥散到另一神经元发挥其生理作用,并起到神经元间信息传递的作用。那么NO相当于一种 。如果破伤风杆菌可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甘氨酸,因而引起肌肉痉挛和惊厥。由此可见甘氨酸能使下一个神经元 (填“兴奋”或“抑制”)?
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据图分析回答:(1)图中③、⑤可以代表的物质依次是 。(用字母表示)A.神经递质B.载体蛋白C.性激素D.血红蛋白 E.呼吸酶 F.抗体(2)若⑧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对⑧的分泌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有 。(3)外界环境温度下降刺激皮肤感受器,感受器产生兴奋时,此过程中神经纤维膜内电位变化是 。神经冲动传导到位于 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维持体温的恒定。(4)若⑥过程表示某种病毒第一次侵入人体, 则参与该过程的免疫细胞包括 。病毒第一次侵入一定会导致免疫能力增强吗?请举例说明 。对于细菌分泌的外毒素机体主要是通过 对它消灭。(5)血糖升高后,(参与机体调节血糖平衡的系统是 。(6)内环境主要包括 ,内环境 (是或不(14)是)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
下列关于兴奋在突触处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多项式是_______次_______项式.?
当x=1时,代数式的值为3,则代数式﹣2a﹣b﹣2的值为_________.?
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大括号里(填序号).正数集合{ };负整数集合{ };整数集合{ };负分数集合{ }.?
下列哪个事例不能证明地球的形状?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地球是球体形状的是?
我们生活的地球的形状应该是?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内环境的组成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反射的过程
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
利用神经调节原理的仿生学
脑的高级功能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神经冲动的含义
神经元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突触的结构
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特征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MBTS ©2010-2016
edu.why8.cn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192.168.1.1路由器设置
Free English Tests for ESL/EFL, TOEFL®, TOEIC®, SAT®, GRE®, G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