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假期对当地A、B、C三种类型的野菊地和其生存环境进行调查。记录如下表:表一 不同调查面积的野菊数量统计结果表二 近五个月植物种群变化的调查结果汇总如下:(单位/株·m2)年份种名1月2月3月4月5月车前草00.31.42.03.0婆婆纳1.31.41.72.83.2狗尾草0.81.31.52.21.6野菊0.42.02.53.45.4(1)①表一中A、B、C三种类型的野菊对环境的抵抗力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②表二中狗尾草与野菊的之间的关系是 , 狗尾草数量4月份时有所增加,其原因是 。③试在所给的坐标系中绘出野菊和狗尾草的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2)同学小王在调查该野菊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① 选取40cm×40cm为最佳样方面积。② 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③ 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N4、N5,则将N3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试题及答案-解答题-云返教育

    • 试题详情

      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假期对当地A、B、C三种类型的野菊地和其生存环境进行调查。记录如下表:
      表一 不同调查面积的野菊数量统计结果

      表二 近五个月植物种群变化的调查结果汇总如下:(单位/株·m
      2
      年份
      种名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车前草
      0
      0.3
      1.4
      2.0
      3.0
      婆婆纳
      1.3
      1.4
      1.7
      2.8
      3.2
      狗尾草
      0.8
      1.3
      1.5
      2.2
      1.6
      野菊
      0.4
      2.0
      2.5
      3.4
      5.4
      (1)①表一中A、B、C三种类型的野菊对环境的抵抗力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②表二中狗尾草与野菊的之间的关系是
        , 狗尾草数量4月份时有所增加,其原因是 
       
      ③试在所给的坐标系中绘出野菊和狗尾草的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

      (2)同学小王在调查该野菊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
      ① 选取40cm×40cm为最佳样方面积。
      ② 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③ 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
      1、N2、N3、N4、N5,则将N3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试题解答


      见解析
      (1)①从表一中分析:不同地块野菊的数量A>B>C,由此可推断野菊对环境的抵抗力稳定性由强到弱的是: A>B>C。②表二中随着野菊的数量,狗尾草数量不断减少,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竞争;表中4月份狗尾草数量略有上升的原因是:4月份气温较高、阳光充足,适宜于狗尾草的生长。③画种群曲线比较简单,依表中数据相应画出。(2)本题设计的步骤中的差错①选取的样方面积不对。应取物种数量达到稳定的最小面积100cm×100cm。 ② 取样方法不对,应随机取样。 ③ 对种群密度值的估计方法不对。应以调查样方的单位面积中种群个体数量的均数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相关试题

    MBTS ©2010-2016 edu.why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