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搜索
高中数学
小学
数学
语文
英语
初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思品
高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首页
我的试题
试卷
自动组卷
教材版本:
全部
课本:
全部
题型:
全部
难易度:
全部
容易
一般
较难
困难
年级:
全部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年级:
全部
初一
初二
初三
年级:
全部
高一
高二
高三
年份:
全部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2007
2000-2006
地区:
全部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安徽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西藏
新疆
浙江
福建
辽宁
四川
黑龙江
内蒙古
到18世纪中叶,《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相继颁布,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使英国在本质上逐渐实现了向现代民主国家的转变。这主要是因为英国试题及答案-单选题-云返教育
试题详情
到18世纪中叶,《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相继颁布,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使英国在本质上逐渐实现了向现代民主国家的转变。这主要是因为英国
试题解答
D
本题考查的是18世纪中叶,英国向现代民主国家转变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完善,内阁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权。体现了权力的制衡原则。故选D。
【考点】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标签
必修1
人教版
单选题
高中
历史
光荣革命
相关试题
(28分)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魏晋风度是魏晋时期独特的审美特征,┅┅它使人回归到了本真与自然。魏晋士人以放旷、恣意的人生态度┅┅把作为文人知识分子对正义的理性思辨和坚守以艺术的、哲学的、人性的方式传达于世,达到了真善美融为一体的极致之境。——居瑢《风流蕴藉: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材料二 外在自由和政治自由和内心自由,这些贵族精神的传统,在英国贵族那里通过与国王的抗争,保存了下来。——许纪霖《平民时代的贵族精神》材料三 看民国风景,有历史、有人物、有景观、有文争武斗、有生活方式,归根结底,是生活方式。思想激变,生活方式亦随之激变。这是一段“过激”的历史,人人慨当以慷、个个向死而生。民国人的精神、气节、面貌、习性、礼仪,因之而带有“民国范儿”。——新周刊330期《陈丹青民国答问录》请回答:(1)“魏晋风度”在思想、书法、绘画方面是如何体现的。(6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从民主法制发展的角度,简述1640年—1720年代英国贵族为了追求自由同国王进行了怎样的抗争?(8分)(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民国范儿”产生的时代背景。(10分)(4)通过以上探究,谈谈你对“魏晋风度”、“贵族精神”和“民国范儿”的认识。(4分)?
(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樊树志《国史概要》(1)概括材料一中隋朝选官制度的特点。(3分)材料二 1901年后,清政府推行“新政”,废科举,兴学堂,派遣留学生……据统计,到1901年全国兴办的各类学堂已有42444所。全国学生人数……到辛亥革命前夕,增至156万余人。……但新学堂讲授的科目主要是包括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和某些社会科学在内的“西学”。1900年全国留日学生不过百多人,l901年清政府令各省派游学后,留日学生激增,……到1906年前后,又增至8000余人。……新型知识分子群体视野开阔,不仅易于感受民族危机,产生强烈的救国责任感;而且易于感受西方近代的资产阶级民主潮流,产生变革社会的自觉意识。——郑师渠《中国近代史》(2)指出材料二中清政府推行的“新政”中有关教育方面的政策;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些政策所产生的客观影响。(9分)材料三 根据1855年前后英国议院辩论记录及相关资料,得出结论:“中国的科举制度在英国已广为人知;……议会内外都认为考试制度是中国创立的制度,而且没有人加以否认;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先于中国采用竞争性的文官考试制度,而且没有任何西方的个人、国家或种族声称其拥有考试制度的发明权。”材料四 1855年文官改革令在英国政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以择优取士的崭新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因而也是不列颠现代文官制度建立的起点。——张沅长《中国与英国的文官改革》(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55年英国实行文官制度的背景和原因。(6分)(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举制度的认识。(4分)?
社会转型中的创新能给国家带来机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料一文艺复兴以来,“自然权利”是西方政治和法律思想的一个重要论题……,自然权利在资产阶级的语境中指的是人的生存平等权、生命权、自由权、追求幸福的权利及财产权,这些是最基本的权利……自文艺复兴以来,“自然权利”被用作思想工具,有力地讨伐不公正,直接促进了人类的自我解放……人类作为自然的道德维护者,在哲学定义上应当维护其他物种的自然权利。——摘自《百度百科》材料二美国之政治,实世界不可思议之政治也,何也?…………美国大统领(总统)之性质,其最与他国首领相径庭者有一焉,则在平时其权力甚小,其战时权力甚大是也……盖在平时,国内行政大部分之权,在各省政府……亦大率由立法部(即参众两院)之法律所规定,故行政部(即总统所属)无自由行动之余地。……若一旦与外国宣战,或国中内乱起,则大总统据其总督海陆军之权,且实行其效忠法律之义务,可以将一切权利悉尽掌握中……美国大统领多庸才,而非常之才居其位者甚稀焉……此实我异邦人最不可解之问题也。——摘自梁启超《欧游心影录新大陆游记》材料三“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次大跃进。——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自然权利”在欧洲早期文明中有何体现?(2分)这种思想对英国17、18世纪的政治发展产生哪些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梁启超认为“我辈一帮人最不可解之问题”是什么?(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6分)(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民国”所带来的社会转型。(2分)之后为确保这一转型,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20世纪前20年作了哪些努力?(8分)?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后,文官产生。到18世纪末,由于“恩赐制”的影响,英国文官系统相当紊乱。文官录用权主要依靠国王、宫廷权贵和各部长官直接行使;部分高级文官通过特许证书获得职位后,也可以任命手下职员。多年来,文官管理缺少统一有效的管理监督,升迁、使用、奖惩和任免缺少常规章法,人员调配不当,工作时间长短不一。有的部门每日仅工作5—6小时,众人懒散,浮游度日。部门之间同类文官年薪差别大略在15%—50%之间。——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 议会改革拉开了政治变革的制动阀,行政、司法制度和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接踵而至。19世纪中后期的英国出现了一个“改革时代”。此时中央行政改革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根据日益增加的社会管理工作和对外扩张的需要,增设了一些政府部级机构,如殖民地事务部(1854年)、贸易部(1867年)、公务部(1852年)、农业部(1889年)等,枢密院所属委员会也有所增加。二是对文官体制进行全面整顿和根本性改革,建立了近代文官制度。——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末英国文官制度的主要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于19世纪中后期的主要原因。(9分)?
【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 享受英国习惯法的保护,包括由附近地区陪审团审讯的权利、举行公开集会以讨论群众疾苦的权利、向英王请愿的权利,是殖民地人民的天赋权利。——第一届大陆会议《殖民地权利宣言》(1774年)材料二 13个主权国家既彼此争斗,又一起同联邦首脑斗,必然会很快的同归于尽。可是,如果我们能制定出一部充满活力的开明的宪法,实行严格的相互钳制和相互监督,我们就完全有可能一定程度上恢复我们的尊严和举足轻重的地位。——华盛顿·欧文《华盛顿传》(1)指出材料一所述宣言与《独立宣言》对美洲政治属性认识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上述差异的原因。(8分)(2)材料二所述独立后的美国政治局面,是如何通过“充满活力的开明的宪法”改变的?(6分)?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 密尔(1806年—1873年)认为,代议制民主中,民主的一面有其正面的作用:它可以使人们依靠自己保护自己的权利,提高个人的尊严、独立性、自觉意识与公共精神。但是,代议制民主只应该体现于选民对其代表的选举和代表对政府的监督上面,至于政府的实际运作则应该交给那些专门知识的政治精英进行.密尔思想中的精英主义倾向是非常强的。——摘编自《西方政治思想史》材料二 根据代议制理论,定期参加议会选举是人民参与国家决策的一种理想形式,经人民定期选举产生的议会或总统;原则上是全体人民的代表,他们的决策权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但这种理论遇到了来自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挑战,……选民通过选举只能确定决策者,而并非参加实际的决策过程。——摘编自《欧美学界对公民投票制度的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密尔的主要观点。(6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代议制民主”中的“民主”。(9分)?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 英法两国代议制发展完善的简要进程英国①1688年光荣革命,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建立起来。②1689年《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明确了议会至上原则。③1701年《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④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英王统而不治。⑤1832年议会改革,以妥协方式扩大民主。⑥1867和1884年英国两次议会改革,民主制日趋完善。法国①1789年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颁布。②1791年宪法,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③1792年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④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制订拿破仑宪法。⑤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颁布钦定宪法。⑥1848年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⑦1852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⑧1871年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⑨1875年法国议会以353对352的一票多数通过了共和制。材料二 19世纪初英国工业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工商业企业家阶层和雇用劳动者阶级的人口大量增加,大量国民没有选举权的旧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当时的社会要求了。结果,各地吁求议会改革的群众请愿运动此起彼伏。1832年6月7日,英国的议会改革法最后由国王签署生效……经由这样一种相对和平和渐进改革,的演变过程,英国的宪政民主政制逐渐形成且不断完善起来。……1726年,孟德斯鸠在欧洲各地进行了为期3年的旅游。尤其在英国18个月的考察,对孟德斯鸠的思想影响甚大。1748年,孟德斯鸠出版了他的最重要的著作《论法的精神》。——以上材料均摘自《欧洲近现代历史上宪政民主政制的生成、建构与演进》(1)据材料一、二,分别说明英法两国代议制形成的主要特点。(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法两国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共同原因。(7分)?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 1215年,英王约翰被迫签署《大宪章》,全文共63条。第1条规定,教会享有自由选举教职的权利。第2条规定,国王的直接封臣继承封土时应蚋继承金的数额。第12、14条规定,这些人(指封臣)在何种情况下应纳协助金和盾牌钱,并说明如无他们同意,不得再额外征收。第13条保证给予伦敦及其他城市以自由。第15、16条规定,不得向他们(指农民)征收额外的协助金及强迫服军役。第39条规定,“除非经过由普通法官进行的法律审判,或是根据法律行事;否则任何自由的人,不应被拘留或囚禁、或被夺去财产、被放逐或被杀害”。第34条规定,今后不再发出强制转移土地争执案件至国王法庭审视的令状,以免使封建主的此项司法权利遭受损害。第61条规定,组织25个大封建主监督大宪章的执行,他们在发现国王有违反情况时,可使用各种手段包括武力在内胁迫他改正。——《自由大宪章》材料二1.凡年满二十一岁之男子,精神健全,目前不在囚犯罪而坐牢之列者,都有选举权。2.秘密投票——以保障选民运用其投票权利。3.国会议员不应有财产资格限制——使各选区得选拔他们爱戴的人,不论贫富。4.议员支薪——以便一个诚实的商人、工人和其他等人,能离职充当其选区的代表,为国家的利益服务。5.选区平均分配——按照选民人数产生代表,不让小的选区侵占大区的选票。6.国会每年改选——此系防止发生贿赂与恫吓事件的最有效办法,因为七年一次的改选可能使某选区被收买(即使采用秘密投票)。但每隔十二个月收买选区一次(在普选制度下)恐无人有此财力;而且议员的任期既为一年,就不能像现在这样公然违抗和出卖选举他们的人。——《人民宪章》(1837年)(1)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指出《自由大宪章》与《人民宪章》有何不同。(7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英国实现政治民主化的特点。(8分)?
阅读材料: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得到内阁的支持。”请回答:(1)丘吉尔的一席话反映了美国政体的哪些特征?(9分)(2)试分析英、美政体有哪些不同之处。(9分)?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华盛顿在给麦迪逊的一封信中曾说:“13个主权国家你争我夺,都在使劲拽邦联的脑袋,很快就会全部崩陷;而唯有一部自由的生气蓬勃的宪法,对防止侵犯权益的行为予以很好的保障和密切注视,才能恢复我们尊荣的地位和成果,这种地位和成果曾经是我们的正当要求,是我们争取的无限光辉前景。”——摘自赵晓兰《美国的诞生》材料二 汉弥尔顿说,“不完美之人”不能制造出“完美之物”,美国宪法是一个集体讨论制定的多种意见的混合物,它必然既混杂着一些良知和智慧,也混杂着一些错误和偏见。——摘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部自由的生气蓬勃的宪法”制定的原因及目的。(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宪法中“良知和智慧”与“错误和偏见”的表现,由此谈谈你对美国民主宪政发展的认识。(9分)?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西周的分封制
西周的宗法制
夏商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第二单元 近代中国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和民主革命
第5课 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鸦片战争
第三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11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第一届政协会议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
我国现代民主政治建设
西藏和平解放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14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中国和苏联建交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日邦交正常化
第五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16课 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
伯里克利时代的民主政治
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城邦
古希腊文明
雅典民主机构
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实质
第六单元 近代欧美资产阶级的代议制
第18课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光荣革命
英国《权利法案》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第七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第2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
《共产党宣言》
巴黎公社的成立
巴黎公社的失败与意义
巴黎公社的性质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第八单元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3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杜鲁门主义
华沙条约组织
马歇尔计划
美国霸权主义
美苏冷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MBTS ©2010-2016
edu.why8.cn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192.168.1.1路由器设置
Free English Tests for ESL/EFL, TOEFL®, TOEIC®, SAT®, GRE®, G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