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目录A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节 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第二节 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革命形势的成熟第三节 革命的开始 第一和第二次内战 共和国的建立第四节 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第五节 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第六节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 政变第二章 (略)——摘编自《世界历史·近代部分》,1972年版目录B第一章 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第一节 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第二节 文艺复兴第三节 宗教改革第四节 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第五节 16世纪的中国与日本第二章 17世纪至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英国第二节 (略)——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1972年版,2011年版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以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试题及答案-解答题-云返教育

    • 试题详情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
      目录A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一节 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
      第二节 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革命形势的成熟
      第三节 革命的开始 第一和第二次内战 共和国的建立
      第四节 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
      第五节 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第六节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 政变
      第二章 (略)


      ——摘编自《世界历史·近代部分》,1972年版
      目录B
      第一章 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
      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
      第一节 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
      第二节 文艺复兴
      第三节 宗教改革
      第四节 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
      第五节 16世纪的中国与日本
      第二章 17世纪至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
      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英国
      第二节 (略)
      ——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1972年版,2011年版
      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以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试题解答


      见解析
      不同之处:世界近代史开端不同。目录A以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目录B以16世纪的世界为开端。
      原因从教材出版时代角度分析。目录A编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中国,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历史研究和教学重视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主导作用。这种对世界近代史开端的认识,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特征。
      目录B编于改革开放之后,思想领域拨乱反正,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增多。历史研究的视野更加开阔,从更宏观的角度认识世界近代史开端。目录B反映了21世纪初中国史学界的认识水平。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所学相关知识的基本运用与对应该掌握的基本史学研究方法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这种开放性不同于以往的,材料中的两个版本的目录的不同之处不只一处,所以答案可不唯一。材料中明显的不同之处还有目录A中没有把欧洲资产阶级思想解放的内容单列出来,而是做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来讲解的。有关原因问题,分析时首先从两则目录的出处来比较,分析整理出两则目录出版时的历史背景,结合历史背景来分析概括原因。主要抓住目录A是文革时期的,目录B是改革开放后是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的这个本质上的不同来分析。

    光荣革命相关试题

    MBTS ©2010-2016 edu.why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