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解析
(1)历史背景:清政府腐败,甲午战争战败,与日本《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斗争方式:徐骧领导的抗日斗争是人民群众自发的斗争。
(2)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台湾光复。原因可结合抗日战争胜利的因素和台湾人民不懈的斗争作答。
(3)1943年,中美英三国在开罗举行会议,发表《开罗宣言》,规定“使日本强占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和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苏美英三国发表的《波茨坦公告》强调,《开罗宣言》必须实施。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错误行径,公然蔑视和破坏了现有国际法准则,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否定。
(4)香港保钓人士登上钓鱼岛、国内多家旅行社暂停赴日游业务属于民众自发的反日活动;其他属于中国政府官方的应对措施,两者相结合,维护国家主权。分析: 考点1: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中日战争
⑴原因:根本原因:日本蓄谋已久(大陆政策) 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
⑵时间:1894----1895年,丰岛海战标志战争爆发。
⑶结果:签订了《马关条约》:
①中国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允许日本在华设厂;
⑷影响:
①《马关条约》的危害:《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后危害最深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巨额战争赔款使清政府不得不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财政。
②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国势艰危,民生凋敝,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
③日本的胜利大大刺激了西方列强,以“三国还辽”为开端,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④甲午战败后,为挽救统治危机,清王朝进行了军事改革。
⑤面对民族和生存危机,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始而震惊,继而奋起,以不同的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考点2: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
1、日本侵华:
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在占领区推行“治安肃正运动”“治安强化运动”“清乡运动”,进行残暴统治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937、9国民党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3、国共抗日:
⑴在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是主战场,组织三次大会战: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粉碎了日本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中共开辟敌后战场。
⑵在相持阶段:
①国民党由抗日趋向反共,1939年五届五中全会确立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先后掀起三次反共高潮,制造了皖南事变。
② 中共:坚持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在斗争中求团结”、“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从抗战的大局出发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胜利提供了保证;敌后战场成主战场,多次粉碎日本“扫荡”。
4、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5、意义:
①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
②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③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④抗战胜利后???中国收回了宝岛台湾。
6、抗战胜利的原因: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中国人民的浴血奋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
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