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解析
(1)1924年初,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有共产党员参加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形成;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从此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开展,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高潮的到来。
(2)面时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国人民共同抗战。
(3)改革开放以来,为解决台湾问题,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基本方针是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分析: 考点1: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概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1、导火线:1918年的战胜国巴黎和会上,欧美列强做出了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中国外交失败。
2、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
3、高潮:上海的“三罢”斗争。
4、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5、结果:初步胜利。免除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6、五四运动的意义:(1)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运动的始终,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2)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民主和科学精神。(3)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4)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曙光喷薄欲出。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条件:(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2)思想基础:马列主义的传播;(3)组织基础:中国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
2、中共“一大”:1921年7月召开。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把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3、中共“二大”:1922年召开,制定现阶段奋斗目标为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反对军阀。 考点2: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
1、日本侵华:
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在占领区推行“治安肃正运动”“治安强化运动”“清乡运动”,进行残暴统治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937、9国民党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3、国共抗日:
⑴在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是主战场,组织三次大会战: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粉碎了日本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中共开辟敌后战场。
⑵在相持阶段:
①国民党由抗日趋向反共,1939年五届五中全会确立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先后掀起三次反共高潮,制造了皖南事变。
② 中共:坚持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在斗争中求团结”、“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从抗战的大局出发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胜利提供了???证;敌后战场成主战场,多次粉碎日本“扫荡”。
4、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5、意义:
①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
②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③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④抗战胜利后,中国收回了宝岛台湾。
6、抗战胜利的原因: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中国人民的浴血奋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
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