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搜索
高中数学
小学
数学
语文
英语
初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思品
高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首页
我的试题
试卷
自动组卷
教材版本:
全部
课本:
全部
题型:
全部
难易度:
全部
容易
一般
较难
困难
年级:
全部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年级:
全部
初一
初二
初三
年级:
全部
高一
高二
高三
年份:
全部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2007
2000-2006
地区:
全部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安徽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西藏
新疆
浙江
福建
辽宁
四川
黑龙江
内蒙古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高潮也有低潮。下面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力量变化趋势的描绘,较为准确的是试题及答案-解答题-云返教育
试题详情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高潮也有低潮。下面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力量变化趋势的描绘,较为准确的是
试题解答
见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革命的历程趋势。依据所学可知,1921-1927???是力量逐步发展壮大的时期,故可排除A、D;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血腥屠杀革命党人致使革命力量极具下降;1928年到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前,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力量不断发展壮大;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到1936年长征结束,这是革命力量受挫的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故1927年至1949年,革命力量在曲折中不断发展壮大,所以排除C。故应选B。
标签
高三下册
华师大版
解答题
高三
历史
解放战争
相关试题
民国二十六年2月21日,国民党颁布决议规定:“一国之军队,必须统一编制,统一号令,方能收指臂之效,断无一国家可许主义绝不相容之军队同时并存者,故须彻底取消其所‘红军’,以及其他假借名目之武力。”与该决议颁布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19分)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在时人的日记中多有记录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粤西)遍地皆盗……盖承平久,孳息繁衍……地不能增而人加众,至二、三十倍,故相率为盗以谋食……取才之涂(途)太隘。逆匪杨秀清、韦昌晖(辉)、石达开之才皆非今翰詹(注:翰林和詹事两种官职的合称)及方面大臣所及也,特无其虚仪及媚骨尔。——汪士铎《乙丙日记》(1853—1856)(注:汪士铎曾经担任过曾国藩的幕僚)材料二 (庚子年六月初五日)惟目前巨衅起于民教互仇,拳洋交哄,此次决战,宜提开俄日本两国,而专与行教之各国为仇敌,乃于事理为协也……二百六十年,全盛之世,(中俄两国)且未尝失和……此应分别办理一也。日本与俄从无一教士教民在我内地煸惑生事,不宜无故开衅,师出无名,二也。然此特以情理论之也。若以地势论之,尤不宜轻开边衅。俄重兵屯扎在阿穆尔东海滨两省、旅大两口不少,日本……地近而逼,调陆军视各国为易……未可不分皂白,而概屏之为鲸鲤魑魅,而我自措足于孤立无援之地。此兵家形势所忌,宗社存亡之机,尤当审慎,不宜付诸孤注一掷,自有土崩瓦解之局,三也。——《袁京卿日记传抄本》(注:袁京卿即袁昶,时任总理衙门大臣)材料三 (1931年9月20日)闻沈阳、长春、营口被倭寇强占后,心神哀痛,如丧考妣。苟为我祖我宗之子孙,则不收回东省,永无人格矣!小子勉之!内乱平定不遑,故对外交太不注意。卧薪尝胆,教养生聚,忍辱负重,是我今日之事也。(1937年9月2日)战略应尽其全力贯注一点,使乱进退维谷,以达我持久抗战之目的。——《蒋介石日记》(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态度,说明你的判断依据。作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因素有哪些?(6分)(2)材料二中的“目前巨衅”指哪一历史事件?作者认为“宜提开俄日本两国”的理由有哪些?(6分)(3)材料三反映蒋介石对日策略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7分)?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据英国官方公布的显然缩小了的数字,在厦门被掠卖出国的华工人数,1845年一百八十人,1849年二百八十人,1851年二千零六十六人。香港总督包令(1854—1859年在任)在亲眼看见厦门掠卖华工的情况后,不得不承认:“几百个苦办……胸前各自按照准备把他们送去的地方,分别打上‘C’(加利福尼亚)、‘P’(秘鲁)或者‘S’(山德维治群岛,即夏威夷群岛)等印记。”———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第三版)材料二 抗战中,一些西南大后方城市人口激增。如重庆,1937年人口为27万,1945年超过100万;成都1939年人口为30.9万,1945年达到70.1万……但战后,西迁人口基本都复原返迁,居留的很少,多数城市又回复到战前的规模。——葛剑雄等《简明中国移民史》(1)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四五十年代经厦门被掠卖出国的华工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时代背景。(6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大量人口西迁的原因。抗战胜利后“西迁人口基本都复原返迁”反映了国人哪一传统观念? (8分)?
下图所示为抗日战争时期一次重大战役,该战役?
多项式是_______次_______项式.?
当x=1时,代数式的值为3,则代数式﹣2a﹣b﹣2的值为_________.?
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大括号里(填序号).正数集合{ };负整数集合{ };整数集合{ };负分数集合{ }.?
下列哪个事例不能证明地球的形状?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地球是球体形状的是?
我们生活的地球的形状应该是?
第一单元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第1课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抗日战争
侵华日军的罪行
第二单元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
第4课 民主和独裁的较量
解放战争
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第三单元 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7课 雅尔塔体制与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雅尔塔会议
第四单元 战后科学技术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第12课 战后科学技术革命
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
第三次科技革命
现代科学技术
第五单元 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16课 新中国的诞生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第一届政协会议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西藏和平解放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曲折
第19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国民经济的调整
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社会主义十年探索
文革对国民经济的破坏
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
左倾思想
第七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
第22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改革开放
国有企业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第八单元 中国走向世界
第25课 初登国际舞台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中国和苏联建交
MBTS ©2010-2016
edu.why8.cn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192.168.1.1路由器设置
Free English Tests for ESL/EFL, TOEFL®, TOEIC®, SAT®, GRE®, G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