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宪政是以宪法为中心的民主政治,即民主与法治结合的政权组织形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尽管宪政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宪政的具体模式和实现机制可以千差万别,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之的。鸦片战争的狂风骤雨,深深动摇了古老帝国的根基,也唤醒了天朝上国的迷梦。随着满清王朝政治危机的逐渐加深、军事外交的接连失败,以及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与解体,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当时中华民族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宪政,这一西方的近代文明之物,被视为一剂救世良方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也由此拉开了宪政中国化的序幕。虽然宪政运动在近代中国潮声涛起、风起云涌,但却始终如雨打浮萍,命运多舛,终究未能在这块异地他乡安身立命,“宪政” 也由此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未竟的话题。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宪政道路上的一次历史性转折。——苗连营《世界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1)列举近代英美两国能体现“宪政核心理念与价值”的法律文件。分析西方国家“宪政的具体模式千差万别”的原因。(6分)(2)简述近代前期(1840—1919)实行宪政中国化的重大尝试。概述不利近代中国实现宪政的因素。(10分)(3)列举新中国建国初期为建立宪政颁布的主要法律文献。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宪政的认识。(4分)试题及答案-解答题-云返教育

    • 试题详情

      宪政是以宪法为中心的民主政治,即民主与法治结合的政权组织形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尽管宪政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宪政的具体模式和实现机制可以千差万别,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之的。鸦片战争的狂风骤雨,深深动摇了古老帝国的根基,也唤醒了天朝上国的迷梦。随着满清王朝政治危机的逐渐加深、军事外交的接连失败,以及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与解体,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当时中华民族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宪政,这一西方的近代文明之物,被视为一剂救世良方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也由此拉开了宪政中国化的序幕。
      虽然宪政运动在近代中国潮声涛起、风起云涌,但却始终如雨打浮萍,命运多舛,终究未能在这块异地他乡安身立命,“宪政” 也由此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未竟的话题。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宪政道路上的一次历史性转折。
      ——苗连营《世界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
      (1)列举近代英美两国能体现“宪政核心理念与价值”的法律文件。分析西方国家“宪政的具体模式千差万别”的原因。(6分)
      (2)简述近代前期(1840—1919)实行宪政中国化的重大尝试。概述不利近代中国实现宪政的因素。(10分)
      (3)列举新中国建国初期为建立宪政颁布的主要法律文献。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宪政的认识。(4分)

      试题解答


      见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英美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回答英美两国能体现“宪政核心理念与价值”的法律文件: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结合两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阶级力量对比、历史传统、思想影响分析回答原因。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前期中国民主进程的掌握及影响民主进程因素的分析掌握。依据所学可知,主要宪政实践应是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及辛亥革命。不利近代中国实现宪政的因素实际上就是考查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出现曲折的原因。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与理解。解答此题注意时期限制:新中国成立初期。联系所学可知主要有:《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对于认识,属于开放性题目,只要自圆其说即可。主要从国情、发展历程及趋势等方面分析回答。

    第一届政协会议相关试题

    MBTS ©2010-2016 edu.why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