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搜索
高中数学
小学
数学
语文
英语
初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思品
高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首页
我的试题
试卷
自动组卷
教材版本:
全部
课本:
全部
题型:
全部
难易度:
全部
容易
一般
较难
困难
年级:
全部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年级:
全部
初一
初二
初三
年级:
全部
高一
高二
高三
年份:
全部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2007
2000-2006
地区:
全部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安徽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西藏
新疆
浙江
福建
辽宁
四川
黑龙江
内蒙古
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这些考古资料证明战国中晚期试题及答案-单选题-云返教育
试题详情
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这些考古资料证明战国中晚期
试题解答
C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依据所学可知,铁器开始用于农业生产是在春秋时期,战国时期进一步推广。题干材料中铁农具的大量应用反映了这一现象。故应选C。
标签
必修2
人教版
单选题
高中
历史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 据《天工开物》的记载……十四、十五世纪前后的湖广地区已成为天下的谷仓,故有“湖广熟、天下足”这一谚语的出现。……粮食生产以外,也有为满足衣着生产的棉、麻、苎等,还有染料蓝靛、红花等以及其他手工业的生产原料。——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材料三 清朝奉行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的政策,多次颁令实行矿禁,并用“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限制商业活动。对客商资本稍多者又行“劝借”,稍有不从,“轻则痛行笞责,重则连船拆毁”……最终“多致卖船弃业”。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商业发展的特点及基础。(8分)(2)从材料二看,明清时期农业经济高度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发展直接引发了哪些变化。(6分)(3)材料三表明清政府采取的经济政策是什么?综合材料说明,这种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6分)?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史学界对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几乎陷于停止状态。早在18世纪,亚当·斯密就认为中国社会似乎“停滞于静止状态”了。德国哲学家赫尔德在1787年出版的《关于人类历史哲学的思想》中,也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状态持同样的看法,认为这个帝国的“体内血液循环已经停止,犹如冬眠的动物一般”。而早期近代化研究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状况具有双重特点,一方面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社会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顶峰;另一方面,它将明朝中后期以来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摘编自罗文兴《被误读的中国历史》中国档案出版社评材料中关于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 “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汉大兴兵伐匈奴,山东水旱,贫民流徙,皆仰给县官,县官空虚。(张)汤承上指,请造白金及五铢钱,笼天下盐铁,排富商大贾,出告缗令,锄豪强并兼之家。——《汉书·张汤传》材料三: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贾谊《论积贮疏》材料四: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归纳并评论材料中的经济思想。要求:归纳材料中的经济思想(4分)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8分)?
阅读下列材料(20分)材料一 明初的山西大同,宣府为重镇,于是山西商人以“极临边境”优势……便捷足先登,纷纷进入北方边镇市场。明人章悉说:“圣祖以边城险远,兵怕不克,而粮运劳费,乃命商人输粟边仓,……商人喜得厚利,乐输边饷。”材料二 明初山西的民风是“民多俭质而力农,士尚气节而务学”;到了明朝后期,山西省的民风是“奢靡其习染也,……商贾家亦雕龙绣拱,玉勒金鞍”。“子弟之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至中才以下,方使读书应试”。材料三 明代山西商人范世达“占良田数百亩”;清代山西商人亢氏建造的亢园“长里许,……临河造屋一百间,土人呼之为百间屋。”材料四 “中国晋商多于各省设立汇兑庄,……每一字号岁盈不下数十万。”19世纪中期以后,洋商在通商口岸开设了很多银行,“晋商之利,稍为所夺……”。--摘编自《晋商兴衰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明晋商兴起的原因。(4分)(2)材料二、三说明山西的民风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3)参照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通商口岸的开放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影响。(6分)(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阻碍晋商进一步发展的原因,并由此分析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6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料一 范蠡提出 “广天下,尊万乘之主;使百姓安其居,乐其业者,唯兵。兵之要在于人,人之要在于谷。谷多,则兵强。王而备此二者,然后可以图之也”。“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粜(卖出)石二十则伤农,九十则病末。农伤则草木不辟,末病则货不出。故粜高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农末俱利矣。”“平粜各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1)根据材料一,概括范蠡的经济思想。(4分)材料二 汉高祖刘邦曾采取重农抑商政策。但至惠帝、高后时,以“天下初定为由”’“弛商贾之律”。从古至今,谈到“重农抑商”总是将农业和商业对立起来,认为统治者颁布减轻徭役政策即为重视农业,商业就受到抑制;统治者颁布限制商业发展的政策就是重视农业发展。笔者认为重农抑商是对立统一的。中国古代社会……从争夺资源这个静态角度讲,农和商是对立的。重农则商业得到抑制,抑商则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多资源。……决定古代社会发展状况的两大条件就是人口和土地。——《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再析——以西汉为例》(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历代封建政府重视农业。(4分)材料三 徽商以左儒右贾的特色而区别于其他商帮,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是其写照。徽商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徽商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在外经营,三年一归,新婚离别,习以故常。徽商贾而好儒,与封建官僚混为一体,或相互接托。徽商以其独特的生存理念在众多商帮中异军突起。(3)根据材料三,分析徽商成功的原因。(4分)材料四 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中国古代真的“重农抑商”么?》(4)如果你是材料四关于古代商业的观点的提出者,请说明你的依据。(4分)(5)长期以来,对于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研究,大多数学者都以“重农抑商”概而论之,都认为“重农抑商”是古代经济的一贯政策。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重农抑商”政策(10分)?
明代漳州名士张燮在《东西洋考》一书中说:“顾海滨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岁……贫者为佣,亦博升米自给。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路,若辈悉健有力,势不肯搏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其久潜踪于外者,既触网不敢归,又连结远夷,向导以入。”材料主要反映了 A.抑商的必要性 B.“海禁”政策的恶果C.小农经济的脆弱 D.明朝社会矛盾的激化?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第二单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6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近代中国的基本经济形态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影响
洋务运动
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8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国民经济的调整
过渡时期总路线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社会主义十年探索
文革对国民经济的破坏
一五计划
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
左倾思想
第四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1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近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
第五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14课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29-193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的背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22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布雷顿森林体系
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MBTS ©2010-2016
edu.why8.cn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192.168.1.1路由器设置
Free English Tests for ESL/EFL, TOEFL®, TOEIC®, SAT®, GRE®, G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