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解析
(1)经济因素:洋务企业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的冲
击。;政治因素:西方列强的侵略。
(2)表现:收入的减少;传统谋生手段的消失;对生产方式的不适应;百无聊赖;对世风日下的感慨。
(3)表现: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洋务经济的产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
影响:新的经济因素产生;新的阶级出现;有利于中国近代化。(要求: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来说)
(4)不是自身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受外力因素影响大;没有形成完整的经济结构等,
言之有理,即可给分。第(1)问从“厂里出的纱和布”可知这里的“厂”是指洋务派和民族资本家创办的工厂;“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可见是指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
第(2)问的表现从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概括即可;如“利息远不如从前”、“吵架”、“生活中又少了一技能矣”、“风俗不无堕落”,因此归纳表现:收入的减少;传统谋生手段的消失;对生产方式的不适应;百无聊赖;对世风日下的感慨。
第(3)问在第一、二问的基础上回答表现: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洋务经济的产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影响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来进行表述。
第(4)问属于开放性问题,答案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但要紧扣题意“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可以得出不是自身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受外力因素影响大;没有形成完整的经济结构等。分析: 考点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
生的历史背景。
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2)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考点2: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 洋务运动
(1)背景:
①19世纪50—60年代,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统治出现危机。
②清政府内部洋务派的形成
(2)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统治
(3)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4)内容:
①前期兴办军事工业:以“自强”为旗号:第一家----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军械所,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规模最大--------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②后期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为旗号:开平煤矿------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轮船招商局------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
(5)评价:
①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②对我国早期现代化起推动作用
③在客观上既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又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了一定抵制作用.
补充:中国近代化:
(1)在政治上,民主和法制逐渐取代封建专制独裁;
(2)在经济上,从生产方式来看,机器大生产逐渐取代手工操作;从性质上来看,商品市场经济逐渐取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在思想文化上,近代的自然科学逐渐取代封建的思想文化。其核心是政治民主化和经济上的工业化。在中国近代,近代化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转型,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近代社会。 考点3: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产生于两次鸦片战争后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于甲午战争后;进一步发展于20世纪初;短暂繁荣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的间隙;日益萎缩于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新中国成立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代表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步方向,但由于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压迫和排挤,它始终没有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 理解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经济上,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有利于社会进步;
2、政治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登上政治舞台奠定物质和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和中共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思想上,不断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