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表是1843年,创办和主编医学杂志《柳叶刀》的医疗改革者托马斯·维克利的统计:英国不同地区和不同职业人员死亡的平均年龄 地区 地名 士绅/专业人员 农民/商人 工人/技工 农村地区 拉特兰 52 41 38 巴斯 55 37 25 工业区 利兹 44 27 19 曼彻斯特 38 20 17 材料二 在过去的25年里,工厂劳动者的生活状况已经大有改善。1844年通过了每天10小时制的《劳动工时法》,过度的劳动时间已经减少到每天10小时,工资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机器的生产效率提高,以及工作环境的改善……材料三 与罢工浪潮澎湃的同时,瓦格纳参议员和他的助手认识到《全国工业复兴法》中关于劳资关系的条款不够明确,又没有强有力的机构保证其实施,因而不能保证工人组织工会和集体谈判的权利;而没有强大的工会组织与资方抗衡,就无法提高工人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工人劳动条件,这既不公平,也不能提高广大工人群众购买力,促进复兴。因此,他们应工会要求,从1934年起便着手草拟一个代替劳工条款的立法。这就是1935年7月初罗斯福签署的《全国劳工关系法》。该法对劳工权利具有更明确的规定,还规定成立较强有力的执行机构--新的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劳资关系有所改善。材料四 全球年工资平均增幅与中国增幅(1)材料一反映了英国工业区怎样的社会问题?(2分)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三,概括罗斯福政府改善劳资关系的举措,(4分)并结合所学知道分析实施这一举措的目的。(5分)(3)根据材料四,说明中国年工资平均增幅与全球增幅之间的关系。(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导致这种关系的原因。(8分)试题及答案-解答题-云返教育

    • 试题详情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1843年,创办和主编医学杂志《柳叶刀》的医疗改革者托马斯·维克利的统计:
      英国不同地区和不同职业人员死亡的平均年龄
      地区 地名 士绅/专业人员 农民/商人 工人/技工
      农村
      地区
      拉特兰 52 41 38
      巴斯 55 37 25
      工业
      利兹 44 27 19
      曼彻斯特 38 20 17
      材料二 在过去的25年里,工厂劳动者的生活状况已经大有改善。1844年通过了每天10小时制的《劳动工时法》,过度的劳动时间已经减少到每天10小时,工资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机器的生产效率提高,以及工作环境的改善……
      材料三 与罢工浪潮澎湃的同时,瓦格纳参议员和他的助手认识到《全国工业复兴法》中关于劳资关系的条款不够明确,又没有强有力的机构保证其实施,因而不能保证工人组织工会和集体谈判的权利;而没有强大的工会组织与资方抗衡,就无法提高工人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工人劳动条件,这既不公平,也不能提高广大工人群众购买力,促进复兴。因此,他们应工会要求,从1934年起便着手草拟一个代替劳工条款的立法。这就是1935年7月初罗斯福签署的《全国劳工关系法》。该法对劳工权利具有更明确的规定,还规定成立较强有力的执行机构--新的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劳资关系有所改善。
      材料四 全球年工资平均增幅与中国增幅

      (1)材料一反映了英国工业区怎样的社会问题?(2分)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罗斯福政府改善劳资关系的举措,(4分)并结合所学知道分析实施这一举措的目的。(5分)
      (3)根据材料四,说明中国年工资平均增幅与全球增幅之间的关系。(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导致这种关系的原因。(8分)

      试题解答


      见解析
      (1)从材料中的表格可以看出工业区的工人的寿命要低于农民的寿命。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二可以分析的出,工人的寿命偏低的原因是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常和污染严重等。(2)从材料“而没有强大的工会组织与资方抗衡,就无法提高工人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工人劳动条件,这既不公平,也不能提高广大工人群众购买力,促进复兴。因此,他们应工会要求,从1934年起便着手草拟一个代替劳工条款的立法”等信息可以看出罗斯福新政期间通过制定法律、成立工会保障工人阶级的利益。罗斯福保障工人地位的目的可以从提高工人的生活质量、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统治、促进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3)从材料中的图柱比较可以看出,近几年中国的工资增长速度非常迅速,是推动全球工资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工资的增长反映的是中国的经济的增长。可结合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发展经济的措施进行分析工资增长的原因。
      标签

    南方谈话相关试题

    MBTS ©2010-2016 edu.why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