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搜索
高中数学
小学
数学
语文
英语
初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思品
高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首页
我的试题
试卷
自动组卷
教材版本:
全部
课本:
全部
题型:
全部
难易度:
全部
容易
一般
较难
困难
年级:
全部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年级:
全部
初一
初二
初三
年级:
全部
高一
高二
高三
年份:
全部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2007
2000-2006
地区:
全部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安徽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西藏
新疆
浙江
福建
辽宁
四川
黑龙江
内蒙古
学完“百家争鸣”有关历史后,几个同学在一起讨论本班科任老师的教学管理风格,其中借用史实评论不太恰当的是:试题及答案-单选题-云返教育
试题详情
学完“百家争鸣”有关历史后,几个同学在一起讨论本班科任老师的教学管理风格,其中借用史实评论不太恰当的是:
试题解答
D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儒家思想。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重师道尊严,是儒家的作法,故D是不恰当的。所以答案选D。
标签
必修3
人教版
单选题
高中
历史
孔子和孟子
相关试题
(20分)史学界认为,15~18世纪是世界历史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的欧洲与中国在思想领域都发生了一系列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6、17世纪的中国,时当明中叶以后,封建主义专制主义社会经历一千多年的发展,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变动,它不仅表现在经济上产生有别于封建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还表现在文化上涌现出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刘志琴:《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材料二 在17世纪取得胜利的科学革命与英国革命一起被称为17世纪的“双元革命”。科学是关于自然现象的系统知识,科学革命一般是指通行的科学理论体系的急剧转变……启蒙运动随之而起。——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材料三 “我们从两个角度来审视启蒙运动。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开创者和追随者对他们所继承的那个世界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另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倡导者试图为更为清晰可靠的理解这些问题奠定充分基础。总之,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启蒙运动百科全书》(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一中的“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指的是什么,(2分)并谈谈你对这股新思想的认识。(4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科学革命产生的思想条件是什么?(2分)科学革命如何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兴起?(4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启蒙运动是如何“大破大立”的。(4分)启蒙运动的“创新”对中国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4分)?
西汉文景时期的《淮南子》认为:法能诛杀不孝的人,但不能使人人成为孔子曾子;法能处罚窃盗者,但不能使人人拥有伯夷那样高尚的道德。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秦亡是由于未贯彻法家的思想B.儒家学说成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C.法家学说无益于国家的有效治理D.秦朝治国的法家思想受到质疑?
一位先秦思想家这样评论两位政治人物:齐桓公致力联系诸侯,设法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守正道的国君。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诈谋的国君。这位思想家的评论所体现的理念是 A.以法治国 B.兼爱非攻C.无为而治 D.克己复礼?
有学者指出:“智者并不是为智慧而教授智慧的思辨家……其目的是培养能够在政治活动中获得胜利的人。”下列思想家的主张与该观点相悖的是 A.孔子 B.墨子C.庄子 D.韩非子?
多项式是_______次_______项式.?
当x=1时,代数式的值为3,则代数式﹣2a﹣b﹣2的值为_________.?
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大括号里(填序号).正数集合{ };负整数集合{ };整数集合{ };负分数集合{ }.?
下列哪个事例不能证明地球的形状?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地球是球体形状的是?
我们生活的地球的形状应该是?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课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百家争鸣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孔子和孟子
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第四课 “发明和发现的国度”
汉字的形成演变
历史纪年方法
明清时期科技的衰落
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中国古代的农学成就
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中国古代的天文 历法成就
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中国古代史综合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八课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
“中体西用”思想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维新思想
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
魏源与《海国图志》
新思想的萌发
洋务思想
第四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十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评价
辛亥革命的失败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华民国的成立
资产阶级革命派
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第十三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中国互联网的兴起与发展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
第六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第十六课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
柏拉图的政治思想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哲学
苏格拉底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亚里士多德对人类的贡献
智者学派
第七单元 近代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十九课 物理学的长足进步
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
经典力学
量子论
牛顿的主要科学成就
现代科学技术
相对论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第二十二课 多姿多彩的世界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
苏联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
亚非拉美文学
MBTS ©2010-2016
edu.why8.cn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192.168.1.1路由器设置
Free English Tests for ESL/EFL, TOEFL®, TOEIC®, SAT®, GRE®, G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