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解析
第(1)问很明显材料二是原始材料,因为材料二是回忆录,材料三是后人著述。第(2)问中的“态度”,可结合信息“诡计”、“诱佳子弟拜异类为师”得出是顽固守旧势力。其“处境”在材料二中有明确信息(“招不到学生”“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其“社会背景”应结合教材,从办新学与传统教育的矛盾、中国长期闭关自闭的影响等方面分析概括。第(3)问为开放性设问,可从同文馆的起讫时间、招生规模、主要教学内容以及评价性结论等方面去简单介绍。
命题思路:本题为材料式问答题,以近代同文馆为切入点命题。旨在考查分析归纳问题和比较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