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分)儒学在中国甚至是东亚、东南亚国家经历了古代兴盛、近代衰落、现代复苏的发展道路。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下面是儒学经济思想的部分相关言论:“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以农为本,不与农竞业”;“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政在节财”;“奢则不孙(通“逊”)。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材料二:在过去,具有尊孔倾向的人往往将儒学的衰微归罪于“五四”(注:包含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而反孔者们则将其归功于“五四”。这两种认识似都有问题。应该说,儒学在近代逐步衰微,乃是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社会转型以及与之相应的文化革新、文化转型的必然结局,材料三:韩国……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安身立命的伦理纲常,让青少年以及所有的公民都从中感受到浓厚的道德熏陶和民族精神感染,从而形成一种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为韩国的繁荣提供精神动力。……至今,儒教在韩国社会中仍然占有绝对的比重。……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儒学的经济主张(不能照抄原文)。(6分)(2)据材料二并运用史实简要论述,哪些因素导致了儒学在近代的衰落?(9分)(3)据材料三分析,韩国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过程中对本国产生了什么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阶段中国加强同东亚、东南亚国家经济合作的有利条件。(8分)(4)现在随着人们财富的增长,极端利己主义、生态失衡、道德沦丧、食品安全等问题接踵而至。关于复兴儒学对构建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3分)试题及答案-解答题-云返教育

    • 试题详情

      (26分)儒学在中国甚至是东亚、东南亚国家经历了古代兴盛、近代衰落、现代复苏的发展道路。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儒学经济思想的部分相关言论:“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以农为本,不与农竞业”;“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政在节财”;“奢则不孙(通“逊”)。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材料二:在过去,具有尊孔倾向的人往往将儒学的衰微归罪于“五四”(注:包含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而反孔者们则将其归功于“五四”。这两种认识似都有问题。应该说,儒学在近代逐步衰微,乃是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社会转型以及与之相应的文化革新、文化转型的必然结局,
      材料三:韩国……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安身立命的伦理纲常,让青少年以及所有的公民都从中感受到浓厚的道德熏陶和民族精神感染,从而形成一种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为韩国的繁荣提供精神动力。……至今,儒教在韩国社会中仍然占有绝对的比重。……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儒学的经济主张(不能照抄原文)。(6分)
      (2)据材料二并运用史实简要论述,哪些因素导致了儒学在近代的衰落?(9分)
      (3)据材料三分析,韩国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过程中对本国产生了什么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阶段中国加强同东亚、东南亚国家经济合作的有利条件。(8分)
      (4)现在随着人们财富的增长,极端利己主义、生态失衡、道德沦丧、食品安全等问题接踵而至。关于复兴儒学对构建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3分)

      试题解答


      见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体现了财富来源要有合理性;材料“以农为本,不与农竞业”体现了要重视农业;材料“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体现了要诚信;材料“政在节财”体现了要节俭。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儒学衰落的认识。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近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来分析儒学衰落的原因。儒学在近代衰落的原因:儒学不适应近代政治变革、救亡图存的社会需要是衰落的社会根源;西学传播,学堂兴盛的冲击,提倡西学必然审视、怀疑甚至否定儒学;政治、社会运动的兴起,必然冲击当时作为封建专制思想基础的儒学;科举制的废除,使儒学失掉制度依托;帝制的推翻,使儒学丧失官方哲学的地位;“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并逐渐取代文言文,(2分)使传统儒学逐渐失去传承的文字裁体。
      (3)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儒家思想对韩国的影响。从材料“让青少年以及所有的公民都从中感受到浓厚的道德熏陶和民族精神感染,从而形成一种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为韩国的繁荣提供精神动力”“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可以概括出韩国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过程中对本国产生的影响。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地理、文化背景、经济体制和当今世界经济形势等方面来分析。
      (4)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儒学的认识。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儒学的财富观有利于市场经济秩序的完善;儒学提倡诚信有利于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儒学的价值观念有利于激发人们致富后的社会责任感;提倡节俭有利于资源配置过程更趋完善。

    新思想的萌发相关试题

    MBTS ©2010-2016 edu.why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