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夫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夫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李贽请回答:(1)材料一中李贽对待传统思想的态度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思想出现的经济根源。(4分)材料二 在启蒙时代,中国形象变为了启蒙思想家手中的一件武器。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风俗融为一体,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治久安。——据韦克吕耶斯《论十七十八世纪法国文学中对中国现实的取舍》和许明龙 《18世纪法国思想家论中国的德治》(2)材料二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结合法国当时的情况,说明启蒙思想家将“中国形象”作为武器的目的。(4分)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马尚斌等编《中国近代史教程》(3)材料三中的"民主""科学"的含义分别是什么?依据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和对待儒家思想的?(4分)(4)古今中外对待儒家思想态度各有不同,对此,我们有何认识? (2分)试题及答案-解答题-云返教育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
      岂其人夫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夫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
      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
      请回答:(1)材料一中李贽对待传统思想的态度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思想出现的经济根源。(4分)
      材料二 在启蒙时代,中国形象变为了启蒙思想家手中的一件武器。启蒙思想家普遍认
      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风俗融为一体,成为上
      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治久安。——据韦克吕耶斯《论十七十
      八世纪法国文学中对中国现实的取舍》和许明龙 《18世纪法国思想家论中国的德治》
      (2)材料二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结合法国当时的情况,说明启蒙思想家将“中
      国形象”作为武器的目的。(4分)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
      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
      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之残骸枯骨”“历
      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等编《中国近代史教程》
      (3)材料三中的"民主""科学"的含义分别是什么?依据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和对待儒家思想的?(4分)
      (4)古今中外对待儒家思想态度各有不同,对此,我们有何认识? (2分)

      试题解答


      见解析
      标签

    新文化运动相关试题

    MBTS ©2010-2016 edu.why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