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夏、商、周)三代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与后代那种职业官吏有着很大不同。……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材料二 战国时期,很多诸侯国都实行了军功爵制。其中秦国的二十等爵制度较为完善。规定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大小授予官爵。按照爵位的高低,可以享受各种政治、经济特权,爵位高的还可以“税邑三百家”,也可以用爵抵罪或赎罪。材料三 南朝时有民谚云:“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是指士族子弟只要能坐到车上不掉下来就可以当著作郎,只要能写两句书信中问候的话就可以当秘书郎(著作郎、秘书郎是官职名称)。材料四 《唐摭言》载:唐太宗见新科进士自端门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请回答:据材料一、二,指出战国与三代相比,选官依据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阶级基础是什么?(6分)汉武帝是怎样发展选官制度的?东汉有了怎样的变化?(6分)(3)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四信息,指出隋唐与魏晋时期相比,选官依据发生的变化及其变化的阶级基础是什么?从材料四可以看出科举制的哪一方面的历史影响?(9分)试题及答案-解答题-云返教育

    • 试题详情

      (2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夏、商、周)三代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与后代那种职业官吏有着很大不同。……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材料二 战国时期,很多诸侯国都实行了军功爵制。其中秦国的二十等爵制度较为完善。规定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大小授予官爵。按照爵位的高低,可以享受各种政治、经济特权,爵位高的还可以“税邑三百家”,也可以用爵抵罪或赎罪。
      材料三 南朝时有民谚云:“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是指士族子弟只要能坐到车上不掉下来就可以当著作郎,只要能写两句书信中问候的话就可以当秘书郎(著作郎、秘书郎是官职名称)。
      材料四 《唐摭言》载:唐太宗见新科进士自端门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请回答:
      据材料一、二,指出战国与三代相比,选官依据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阶级基础是什么?(6分)
      汉武帝是怎样发展选官制度的?东汉有了怎样的变化?(6分)
      (3)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四信息,指出隋唐与魏晋时期相比,选官依据发生的变化及其变化的阶级基础是什么?从材料四可以看出科举制的哪一方面的历史影响?(9分)

      试题解答


      见解析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出,到战国时选官依据发生了变化,即由世袭官爵(或世卿世禄)到按军功授官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选官依据发生变化,其根本原因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世袭贵族逐渐衰落,而新兴地主阶级兴起。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发展了战国以来的按军功授官爵制,即实行察举制和皇帝征召等制度。到东汉时,察举制内容又发生了微妙变化,又开始重视门第,即门阀制度(九品中正制),人才选举被官僚家族所支配,门第族望成为选举的主要依据。
      (3)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四信息,可知,到隋唐时,选官制度制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即由以门第为主要标准到考试选官,即科举制。其根本原因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士族地主逐渐衰落,而庶族地主兴起。科举制作为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一大选官制度,在当时的确为国家笼络了大批人才,同时,在全社会形成了习读儒家经典的读书风气,这又有利于儒家思想自西汉汉武帝时确立的正统地位的巩固和加强。
    MBTS ©2010-2016 edu.why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