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材料(11分)材料一:时民饥困,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书……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初,百姓咸以为不若循常,豪富并兼者尤弗愿也。事施行后,计省昔十有余倍。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材料二:高祖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兴。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如此渐习,风化可新。”——《魏书·献文六王传·咸阳王禧传》材料三: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飘逝的岁月——中国社会史》回答:(1)材料一中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援引材料说明孝文帝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和影响。你对这一措施的影响还有哪些补充阐述?(6分)(2)材料二中提到的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名称叫什么(援引材料说明)?指出孝文帝推行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什么?(3分)(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此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社会的影响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6分)试题及答案-解答题-云返教育

    •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11分)
      材料一:时民饥困,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书……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初,百姓咸以为不若循常,豪富并兼者尤弗愿也。事施行后,计省昔十有余倍。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二:高祖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兴。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如此渐习,风化可新。”
      ——《魏书·献文六王传·咸阳王禧传》
      材料三: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飘逝的岁月——中国社会史》
      回答:
      (1)材料一中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援引材料说明孝文帝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和影响。你对这一措施的影响还有哪些补充阐述?(6分)
      (2)材料二中提到的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名称叫什么(援引材料说明)?指出孝文帝推行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什么?(3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此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社会的影响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6分)

      试题解答


      见解析
      第(1)问,可根据材料中“均田之制”判断出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均田制。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是“时民饥困,豪右多有占夺”;影响是“事施行后,计省昔十有余倍。于是海内安之。”其他影响联系所学知识回答,限制土地兼并,利于调动农民的产生积极性;加速封建化进程;促进北魏经济的恢复发展。
      第(2)问,材料中高祖首先指出了“名正言顺”的重要性,然后指出“断北语,从正音”这一措施,最后指出推行的具体方法,注意不同年龄不同对待,对应的处罚措施等。孝文帝推行这一措施的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收汉文化。
      第(3)问,材料中鲜卑族改穿汉服,胡服在汉人中流传,民族间服饰相互影响,反映了民族融合的趋势。从这个角度讲,北魏孝文帝改革使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从中国历史发展来看,为隋唐时期国家重新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
    MBTS ©2010-2016 edu.why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