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 中国古代有功臣配享制度,即一个皇帝逝去后,要在已故臣僚中选取功勋卓著的大臣陪祀其庙庭,功臣配享皇帝,是朝廷对该大臣的最高评价。北宋神宗时,王安石“变风俗,立法度”,主导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哲宗绍圣初年,诏“王安石配享神宗皇帝庙庭”。南宋建炎处,有人提出“自绍圣以来,学术政事败坏残酷,致祸社稷,其源实出于安石”。于是,“罢安石陪神宗庙庭”。——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 《宋史》记熙丰(宋神宗年号熙宁、元丰)事实者,成于南渡以后史官之手,而元人因而袭之,皆反对党之言,不可征信。今于其污蔑荆公(王安石)处,……详辩之……荆公不仅为中国大政治家,亦为中国大文学家。——摘自梁启超《王荆公》(1908年)(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两宋对王安石的评价及其主要理由。(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重新评价王安石的目的及采用的方法。(9分)试题及答案-解答题-云返教育

    • 试题详情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中国古代有功臣配享制度,即一个皇帝逝去后,要在已故臣僚中选取功勋卓著的大臣陪祀其庙庭,功臣配享皇帝,是朝廷对该大臣的最高评价。北宋神宗时,王安石“变风俗,立法度”,主导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哲宗绍圣初年,诏“王安石配享神宗皇帝庙庭”。南宋建炎处,有人提出“自绍圣以来,学术政事败坏残酷,致祸社稷,其源实出于安石”。于是,“罢安石陪神宗庙庭”。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宋史》记熙丰(宋神宗年号熙宁、元丰)事实者,成于南渡以后史官之手,而元人因而袭之,皆反对党之言,不可征信。今于其污蔑荆公(王安石)处,……详辩之……荆公不仅为中国大政治家,亦为中国大文学家。
      ——摘自梁启超《王荆公》(1908年)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两宋对王安石的评价及其主要理由。(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重新评价王安石的目的及采用的方法。(9分)

      试题解答


      见解析
      本题考查对王安石的评价。(1)考察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结合材料“王安石配享神宗皇帝庙庭”,判断北宋时期对王安石贡献的肯定,“罢安石配享宗庙庭”可以看出南宋对王安石的否定性评价;据信息“功臣配享皇帝,是朝廷对该大臣的最高评价”“致祸社稷,其源实出于安石”说明理由即可。
      (2)结合材料出处的时间信息“1908年”,“荆公为中国大政治家”,判断梁启超20世纪初之所以褒扬王安石,是为了弘扬改革精神,为其宣传维新变法服务;依据材料“皆反对党之言,不可征信”,结合史官的历史记录不可避免地带有其主观倾向、史料的真实性价值进行判断。
      【考点定位】选修四·中国古代政治家·王安石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相关试题

    MBTS ©2010-2016 edu.why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