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搜索
高中数学
小学
数学
语文
英语
初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思品
高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首页
我的试题
试卷
自动组卷
教材版本:
全部
课本:
全部
题型:
全部
难易度:
全部
容易
一般
较难
困难
年级:
全部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年级:
全部
初一
初二
初三
年级:
全部
高一
高二
高三
年份:
全部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2007
2000-2006
地区:
全部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安徽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西藏
新疆
浙江
福建
辽宁
四川
黑龙江
内蒙古
19世纪后期,“脱亚入欧(仿效欧美)”逐渐成为日本社会的主流认识。受其影响,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有① 开展工业革命 ② 废除封建制度 ③ 实施“大陆政策” ④ 推行“文明开化”试题及答案-单选题-云返教育
试题详情
19世纪后期,“脱亚入欧(仿效欧美)”逐渐成为日本社会的主流认识。受其影响,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① 开展工业革命 ② 废除封建制度 ③ 实施“大陆政策” ④ 推行“文明开化”
试题解答
C
标签
选修1
人教版
单选题
高中
历史
明治维新的背景
相关试题
19世纪中期,中国和日本相继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实现富国强兵,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和日本分别进行了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从内容和影响方面比较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有何异同?(2)分析造成不同的原因。?
(12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材料一 1873年7月28日政府颁布《地税改革法令》和《地税改革条例》,宣布在全国实施地税改革。《地税改革条例》的内容要点有四。(1)地税的标准:课税的基准不是石高(即收获量),而是土地的价格(地价);(2)地税的税率:税率与丰收、歉收无关,以地价的3%为定率;(3)地税的形态:不是纳物(纳米),而是纳钱;(4)征税的对象:纳税者不是土地耕作者,而是土地所有者。 一摘编自《日本通史》材料二 据统计,在1873年到1881年的九年里,共发生了305次农民暴动。其中在1873年最为集中,而且以同年在福冈县发生的农民暴动规模最大,有30多万人参加占暴动的农民冲击政府部门和邮电局,捣毁富豪的住宅以及高利贷者的钱庄,要求免除三年地税和停止建立学校,反对投机商人,反对征兵制。面对如火如荼的农民暴动,明治政府不得不在1877年1月将地税下降到地价的2. 5%,并规定村税不得超过地税的五分之一。 一摘编自《日本简史》(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日本地税改革有何积极意义?(6分)(2)结合材料说明导致材料二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阅读下列材料:(14分)材料一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民族,其工业化并非由政府刻意追求的事先规划的结果,而是一种源于民间私人资本“对财富的追求”和“贪欲”的结果,英国人是到了工业革命已成气候并大大改变了国家面貌时才有发现。材料二 日本最初的一批近代企业,主要由国家经营。政府创办近代工业的重点始终放在军火工业方面。……后来,政府开始把一大批官营工矿业转让给资本家。高利贷富商岩畸首先接受了原属土佐藩的轮船,创立了三菱公司。材料三 1901年八藩钢铁厂(私人企业)钢、铁产量分别占日本钢、铁产量的82%和53%材料四 1870-1940年日本以每年约4%的增长速度才以极落后的状态转变为一个主要的工业国。请回答:①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和日本工业化起步的主要不同之处。②材料三反映了当时日本经济的什么状况?③根据材料二、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经济持速增长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14分):材料一 1854年,当他(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再次来到日本时……日本人被迫让步,于3月31日签订了《神奈川条约》……并于1856年签订了《通商条约》……这一系列条约在西方世界并没有引起极大的关注。但对日本来说,它们却是其历史的巨大分界线。——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德国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专家在日本人监督下从1875年的五六百人,上涨到三千人左右。然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二十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材料三 我理解由著名德国学者格奈斯特和施泰因所提倡的国家组织之梗要,我对其观点知之甚深,乃是可为帝国大厦奠定基础而不至减损天皇权威。回观国情,人人皆信乎英美法自由激进之论,视其为金玉良言,以至国家几被损毁。但我已有纠正之理由,报国正是此时,我深信实现此信念至为重要。──伊藤博文(1882年)请回答:(1)为什么材料一中说“这一系列条约”“对日本来说……却是其历史的巨大分界线”?(2分)(2)据材料二,归纳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的基本特点。(4分)(3)材料三中伊藤博文对政治制度改革的认识在明治政府采取的举措中有何体现?(4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日本明治政府向西方学习的基本情况应如何评价?(4分)?
多项式是_______次_______项式.?
当x=1时,代数式的值为3,则代数式﹣2a﹣b﹣2的值为_________.?
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大括号里(填序号).正数集合{ };负整数集合{ };整数集合{ };负分数集合{ }.?
下列哪个事例不能证明地球的形状?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地球是球体形状的是?
我们生活的地球的形状应该是?
第一章 雅典梭伦改革
第一节 梭伦改革前的雅典社会
古希腊城邦
古希腊文明
梭伦改革的背景
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
第二章 秦国商鞅变法
第一节 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秦国改革的有利条件
商鞅变法的原因
第三章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一节 孝文帝改革前的北魏
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第四章 北宋王安石变法
第一节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与庆历新政的失败
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第五章 欧洲宗教改革
第一节 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欧洲宗教改革的背景
欧洲宗教改革的表现
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
第六章 埃及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第一节 穆罕默德 ? 阿里改革前的埃及
第七章 俄国农奴制度改革
第一节 俄国社会呼唤改革
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第八章 日本明治维新
第一节 明治维新前的日本社会
明治维新的背景
第九章 中国戊戌变法
第一节 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维新思想
戊戌变法的背景
MBTS ©2010-2016
edu.why8.cn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192.168.1.1路由器设置
Free English Tests for ESL/EFL, TOEFL®, TOEIC®, SAT®, GRE®, G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