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搜索
高中数学
小学
数学
语文
英语
初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思品
高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首页
我的试题
试卷
自动组卷
教材版本:
全部
课本:
全部
题型:
全部
难易度:
全部
容易
一般
较难
困难
年级:
全部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年级:
全部
初一
初二
初三
年级:
全部
高一
高二
高三
年份:
全部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2007
2000-2006
地区:
全部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安徽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西藏
新疆
浙江
福建
辽宁
四川
黑龙江
内蒙古
右侧日记最可能写于试题及答案-单选题-云返教育
试题详情
右侧日记最可能写于
试题解答
C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由图片材料中的关键词“立宪”“议院”等“昌言无忌”,且“屡见诸诏旨”,反映了20世纪初期,清政府为缓和社会矛盾,实行“预备立宪”,故选C。
【考点定位】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的影响之清末“预备立宪”。
标签
必修3
人教版
单选题
高中
历史
维护共和的斗争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大事年表,回答问题。(共10分)中国近代前期大事年表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860年,洋务运动开始,开启了中国现代化进程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民族危机空前加深1895年,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维新变法运动开始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做出了制度变革的尝试1911年,……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发生于1949年,它创建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以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制滋也多矣。——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材料二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顾炎武《郡县论》(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4分)结合所学知识,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较,其主要特点是什么?(4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4分)材料三 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1911年四十多年,投资万元以上的厂矿约700多个,资本总额仅1.3亿元左右,而1912年至1919年八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八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材料四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就草草收场。——《中国近代史参考》材料五材料六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1924年1月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2)据材料三、四、五概括辛亥革命有何历史意义?(6分)(3)导致材料六中“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为改变革命屡败的局面,孙中山在理论和政治上有和重大创新或举措?(6分)材料七 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 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孙中山全集》材料八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4)材料七中孙中山法治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4分)(5)材料八中的“民治”在新中国成立前后是怎样落实的?20世纪末中国“法治”建设的根本目标是什么?(6分)?
(15分)材料一第三十条 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行使中央统治权。中国国民党代表大会闭会时,其职权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行使之。第七十二条 国民政府设主席一人、委员若干,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任、委员名额以法律定之。——摘自《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1931年6月)材料二中国国民党在国民大会未举行以前,为实施宪政起见,修改国民政府组织法……(二)国民政府委员由国民政府主席就中国国民党内外人士选任之。(三)国民政府委员会为政府之最高国务机关。附注:(一)国民政府主席提请任各党派人士为国府委员时,由各党派自行提名,但主席不同意时,由各该党派另提人选。(三)国府委员名额之半,由国民党人员充任,其余半数,由其他各党派及社会贤达充任,其分配另行商定。——摘自《政协会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1946年1月28日)(1)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中有关国民政府组织方面规定的不同之处。(6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中关于国民政府组织方面规定的实质变化及其主要原因。(9分)?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七月十三日,清廷发布上谕:“时处今日,唯有及时详晰甄核,仿行宪政。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以立国家万年有道之基。……但目前规制未备,民智未开。……俟数年后,规模粗具,查看情形,参用各国成法,妥议立宪实行期限,再行宣布天下。”——《光绪朝东华录》材料二 端方(满洲贵族,清廷派遣出洋考察宪政的五大臣之一)的密折说:“近访闻逆党方结一秘密会,遍布支部于各省,到处游说运动,且刊印鼓吹革命之小册子。……入会之人,日以百计,踪迹诡秘,防不胜防”,仿行宪政可以“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从而“解散乱党”。——摘自端方《请平满汉畛域密折》材料三 康有为在国外发布《布告》说:“顷七月十三日明谕,有预备行宪政之大号,以扫除中国四千年之秕政焉。薄海闻之,欢腾喜蹈。民权既得,兆众一心,君民同治,中国从兹不亡矣。”——摘自《中国维新报》(1906年)材料四 1906年12月,孙中山在东京发表演说,指出:“宪法’二字,近时人乐道,便是满洲政府,也晓得派遣奴才出洋考察政治,弄些预备立宪的上谕”,“照现在看来,满洲政府要实行排汉主义,谋中央集权,拿宪法做愚民的器具”,“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惟尚有一层最要紧的话,因为凡革命的人,如果存有一些皇帝思想,就会弄到亡国。……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这不止是我们革命之目的,并且是我们革命的时候所万不可少的。”——摘自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材料五 “历观各国的宪法,有文宪法是美国最好……法国孟德斯鸠将英国制度作为根本,参合自己的理想,成为一家之学。美国宪法,又将孟德斯鸠学说作为根本,把那三权界限,更分得清楚……但是这百余年间,美国文明日日进步,土地财产,也是增加不已,当时的宪法,现在已经是不适用的了。兄弟的意思,将来中华民国的宪法,是要创一种新主义,叫做‘五权分立’。那五权除刚才所说的三权之外,尚有两权:一是考试权。……一为纠察权,专管监督弹劾的事。”——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清廷预备“仿行宪政”的目的有哪些?(2分)(2)根据材料三,说明康有为对于清廷预备“仿行宪政”的政治态度及其理由。(4分)(3)根据材料四,概括孙中山反对清廷预备“仿行宪政”的理由。(3分)(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孙中山对美国宪法的基本看法。(8分)(5)根据材料五,指出孙中山对于未来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提出了怎样的构想?评议他这种构想的进步意义。(6分)?
辛亥革命后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该党赢得国会选举,但未能组阁,直接原因是?
下列有关袁世凯对内专制,对外卖国的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制造“宋教仁案” ②改内阁制为总统制 ③镇压二次革命 ④接受“二十一条”?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订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中第四条规定:“中华民国由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统治权。”这一规定主要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1913年国民党领导人宋教仁被刺身亡。下列挽联中悼念宋教仁的是?
袁世凯控制内阁的手段是?
同盟会纲领中,最能体现孙中山民主思想的是?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课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百家争鸣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孔子和孟子
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第四课 “发明和发现的国度”
汉字的形成演变
历史纪年方法
明清时期科技的衰落
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中国古代的农学成就
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中国古代的天文 历法成就
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中国古代史综合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八课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
“中体西用”思想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维新思想
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
魏源与《海国图志》
新思想的萌发
洋务思想
第四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十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评价
辛亥革命的失败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华民国的成立
资产阶级革命派
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第十三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中国互联网的兴起与发展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
第六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第十六课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
柏拉图的政治思想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哲学
苏格拉底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亚里士多德对人类的贡献
智者学派
第七单元 近代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十九课 物理学的长足进步
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
经典力学
量子论
牛顿的主要科学成就
现代科学技术
相对论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第二十二课 多姿多彩的世界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
苏联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
亚非拉美文学
MBTS ©2010-2016
edu.why8.cn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192.168.1.1路由器设置
Free English Tests for ESL/EFL, TOEFL®, TOEIC®, SAT®, GRE®, G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