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搜索
高中数学
小学
数学
语文
英语
初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思品
高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首页
我的试题
试卷
自动组卷
教材版本:
全部
课本:
全部
题型:
全部
难易度:
全部
容易
一般
较难
困难
年级:
全部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年级:
全部
初一
初二
初三
年级:
全部
高一
高二
高三
年份:
全部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2007
2000-2006
地区:
全部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安徽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西藏
新疆
浙江
福建
辽宁
四川
黑龙江
内蒙古
假设以下是巴黎和会上四个国家的代表所说的话:甲:“我有的是钱,你们都的听我的。”乙:“借给我钱可以,想当老大你还嫩点!”丙:“应该吧那条腿也打断,叫他永远也爬不起来!”丁:“伤好了再跟你们算账!”四个国家分别是试题及答案-单选题-云返教育
试题详情
假设以下是巴黎和会上四个国家的代表所说的话:
甲:“我有的是钱,你们都的听我的。”
乙:“借给我钱可以,想当老大你还嫩点!”
丙:“应该吧那条腿也打断,叫他永远也爬不起来!”
丁:“伤好了再跟你们算账!”
四个国家分别是
试题解答
C
一战战场主要在欧洲,美国是战争后期参战的,并且在战争中大发战争财,而且美
国本土没有战争,所以一战结束时美国是最有钱的,由此直接判断。
标签
选修3
岳麓版
单选题
高中
历史
国际联盟
相关试题
该图是1921年德国一家杂志上的漫画,反映了当时德国民众一种比较普遍的情绪。依据所学知识判断,这种情绪具体是指?
历史学家王绳祖在《国际关系史》中写道:美国总统威尔逊签署和约后,带病在美国作了1万公里的旅游,到处兜售他的国联方案,直到1919年10月中风瘫痪。但是,参议院就是不买账,1920年3月,最后表决时,参议院以53:28的多数否决了参加国联的议案。威尔逊及其“国联”方案的最终结局,反映了美国的政治特征是①孤立主义势力的强大②总统“统而不治”③综合实力在一战后受到削弱④政治体制中的“制约与平衡”?
阅读下列材料(14分)材料一 德国和日本的领导人决意修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领土和约,并有办法、有决心这样做。他们大规模重整军备的计划和惊人的侵略行径急剧地改变了势力均衡。较弱的意大利不再是徒劳无益地企图向现状挑战的唯一的修正主义国家,第三帝国和日本帝国也给修正主义运动增添了力量,导致了一个全新的力量布局。由于英国、法国及其欧洲大陆盟国坚持维护现状,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努力要求改变现状,因五年计划而变得强大的苏联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一种三足鼎立的局面发展起来了。《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材料二 绝大多数人都是修正主义者,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赔款、波兰走廊(穿过西普鲁士的狭窄的出海口,据条约划归波兰)、对于武装部队的限制以及把讲德语的地区从祖国划分出去等做法,是不会被永远忍受下去的。——《大国的兴衰》材料三 1919年以后的德国,从潜力上来说,仍然是一个强大的国家。……经过几年的“正常”生活以后,它将再一次提出德国的强大问题。……1929年,德国工业生产再次超过了英国和法国,钢产量达1600万吨(同期英、法的钢产量分别为979万吨和971万吨)。回答:(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文中的“修正主义”指什么?(2分)(2)结合材料二、三说明为什么“是不会被永远忍受下去的”?这种状况反映了什么规律?(6分)(3)材料一对“三足鼎立”局面的分析是否有道理,为什么?(6分)?
材料一: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材料二: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代表中国进行强有力地辩驳。他指出:“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胶州为中国北部之门户,亦为沿岸直达国都之最捷径路”;“以文化言之,山东为孔孟降生,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中国之不能放弃山东就像基督教之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顾维钧:雄辩于巴黎和会上》(1)这位代表所说的“新秩序”指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一词的?( 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理由?(6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山东问题在巴黎和会上是如何处理的?(2分)(4)时隔2年之后,英美日中等九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会议的第三个重要议题就是解决中国问题,此时山东问题又是如何处理的?(3分)?
1938年9月,英国首相张伯伦在伦敦机场发表演说时说:“在我国历史上,这是第二次把光荣的和平从德国带回到唐宁街(英国首相府)来。”与他演说中所谓的两次“光荣的和平”相关的条约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从原奥匈帝国获得领土而新成立的国家是:?
埃塞俄比亚人民在19世纪末取得抗击意大利侵略的民族自卫战争的胜利,说明?
华盛顿体系的形成意味着①欧洲为中心的政治格局开始动摇 ②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③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的矛盾暂时得到缓和 ④美国开始和英国共同分享海上霸权?
20世纪30 年代,美国推行“中立”的外交政策,对这一政策的正确表述是①适应国内外形势,维护自身利益②反映国际形势走向缓和③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④不利于地区冲突的缓和与解决⑤不关心美洲地区以外的事务?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首先提出建立国际联盟的倡议,但结果是国联为英法所控制,美国没有加入国际联盟。以下解释最正确的是:?
第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节 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
第二章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第一节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
《非战公约》
巴黎和会
凡尔赛体系
国际联盟
华盛顿会议
第三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节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和新的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929-193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
第四章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一节 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杜鲁门主义
华沙条约组织
马歇尔计划
美国霸权主义
美苏冷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雅尔塔体系
第五章 连绵不断的局部战争
第一节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朝鲜战争
越南战争
第六章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第一节 当今世界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地区冲突的原因和教训
MBTS ©2010-2016
edu.why8.cn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192.168.1.1路由器设置
Free English Tests for ESL/EFL, TOEFL®, TOEIC®, SAT®, GRE®, G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