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C、D都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其中A、B、C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关系如右(部分反应中的水已略去).(1)若A为氯碱工业的产品,C为厨房中的用品.①D的电子式是 :middle"> .②反应Ⅲ的离子方程式是 .③氯碱工业制备A的化学方程式是2NaCl+2H2 电解 2NaOH+H2↑+Cl2↑ ,其中两种产物可与KI溶液反应制得一种化工原料,若消耗0.1mol KI转移电子0.6mol,则三种物质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若A、D均为单质,且A为气体,D元素的一种红棕色氧化物常用作颜料.①反应Ⅲ的离子方程式是 .②B可作净水剂,在使用时发现B不能使酸性废水中的悬浮物沉降除去,其原因是Fe3++3H2OFe(OH)3+3H+,酸性条件抑制了Fe3+的水解,不能生成Fe(OH)3胶体 .试题及答案-填空题-云返教育

    • 试题详情

      A、B、C、D都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其中A、B、C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关系如右(部分反应中的水已略去).
      (1)若A为氯碱工业的产品,C为厨房中的用品.
      ①D的电子式是
               :middle">
      ②反应Ⅲ的离子方程式是
               
      ③氯碱工业制备A的化学方程式是
      2NaCl+2H2
      电解
      2NaOH+H2↑+Cl2
      ,其中两种产物可与KI溶液反应制得一种化工原料,若消耗0.1mol KI转移电子0.6mol,则三种物质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若A、D均为单质,且A为气体,D元素的一种红棕色氧化物常用作颜料.
      ①反应Ⅲ的离子方程式是
               
      ②B可作净水剂,在使用时发现B不能使酸性废水中的悬浮物沉降除去,其原因是
      Fe3++3H2OFe(OH)3+3H+,酸性条件抑制了Fe3+的水解,不能生成Fe(OH)3胶体

      试题解答


      :HCO3-+OH-=H2O+CO32-:2NaCl+2H2
      电解
      2NaOH+H2↑+Cl2:3Cl2+6OH-+I-=6Cl-+IO3-+3H2O:Cl2+2Fe2+=2Cl-+2Fe3+:Fe3++3H2OFe(OH)3+3H+,酸性条件抑制了Fe3+的水解,不能生成Fe(OH)3胶体
      解:(1)氯碱工业的产品为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且A可生成C,C为厨房中用品,A和C反应生成B,A、B、C含有同一种元素,所以A为氢氧化钠,C为碳酸氢钠,B为碳酸钠,D为二氧化碳;
      ①二氧化碳中谈得最外层只有四个电子,与氧形成四对共用电子对,达到稳定结构,电子式为:

      ②反应Ⅲ为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根据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可知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
      3-+OH-=H2O+CO32-
      ③氯碱工业中制备A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
      2
      电解
      2NaOH+H2↑+Cl2↑;
      Cl
      2具有强氧化性,I-具有还原性,该反应中消耗0.1mol KI转移电子0.6mol电子,则碘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5价,碘化钾转化为碘酸钾,氯气做氧化剂,化合价由0价降低到-1价,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l2+6OH-+I-=6Cl-+IO3-+3H2O;
      (2)D为单质且D元素的一种红棕色氧化物常用作颜料,所以D为铁;A为气体单质,与铁反应生成B,B和铁反应生成C,A和铁反应生成B,所以A为氯气,B为氯化铁,C为氯化亚铁;
      ①反应Ⅲ为氯气和氯化丫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
      2+2Fe2+=2Cl-+2Fe3+
      ②氯化铁为强酸弱碱盐,在水中发生水解Fe
      3++3H2OFe(OH)3+3H+,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可起到净水作用,在酸性条件下,抑制了酸性条件抑制了Fe3+的水解,不能生成Fe(OH)3胶体,
      不能使酸性废水中的悬浮物沉降除去.
      故答案为:(1)①

      ②HCO
      3-+OH-=H2O+CO32-
      ③2NaCl+2H
      2
      电解
      2NaOH+H2↑+Cl2↑,3Cl2+6OH-+I-=6Cl-+IO3-+3H2O;
      (2)①Cl
      2+2Fe2+=2Cl-+2Fe3+
      ②Fe
      3++3H2OFe(OH)3+3H+,酸性条件抑制了Fe3+的水解,不能生成Fe(OH)3胶体.
    MBTS ©2010-2016 edu.why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