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FeI溶液中不断通入Cl2,溶液中I-、Cl-、IO-3、Fe2+、Fe3+等粒子的物质的量随n(Cl2):n(FeI2)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已知:2Fe3++2I-=I2+2Fe2+请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图中折线E和线段C所表示的意义:折线E表示 ;线段C表示 .(2)写出线段D所表示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当n(Cl2):n(FeI2)=6.5时,溶液中n(Cl-):n(IO-3)= .试题及答案-填空题-云返教育

    • 试题详情

      向FeI溶液中不断通入Cl2,溶液中I-、Cl-、IO
      -
      3
      、Fe2+、Fe3+等粒子的物质的量随n(Cl2):n(FeI2)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已知:2Fe
      3++2I-=I2+2Fe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折线E和线段C所表示的意义:折线E表示
                ;线段C表示         
      (2)写出线段D所表示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当n(Cl
      2):n(FeI2)=6.5时,溶液中n(Cl-):n(IO
      -
      3
      )=         

      试题解答


      n(Fe3+)的变化:n(IO3-)的变化:Cl2+2Fe2+=2Fe3++2Cl-:13:2
      解:(1)有关物质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I->Fe2+>I2,则在不断通Cl2的过程中,依次发生以下氧化还原反应:Cl2+2I-=2Cl-+I2,Cl2+2Fe2+=2Fe3++2Cl-,5Cl2+I2+6H2O=2 IO3-+12H++10Cl-.可见,当n(Cl2):n(FeI2)=1:1时,I-恰好全被氧化;当n(Cl2):n(FeI2)=1.5时,Fe2+正好全被氧化;当n(Cl2):n(FeI2)=6.5时,氧化还原反应完毕.
      因此,当n(Cl
      2):n(FeI2)>1:1时,开始生成Fe3+至1.5时,Fe3+达到最大量,故折线E代表了n(Fe3+)的变化;
      当n(Cl
      2):n(FeI2)>1.5时,开始生成IO3-,至6.5时,IO3-达到最大量,故折线C的起点若从1.5出发至6.5结束,则可代表了n(IO3-)的变化;
      当n(Cl
      2):n(FeI2)<1时,碘离子反应生成碘单质,碘离子浓度减小至1时为0,碘单质的浓度最大,为原来碘离子浓度的一半,所以A代表了n(I-)的变化,B代表了n(I2)的变化;

      当1.5≥n(Cl
      2):n(FeI2)>1:1时,Fe2+浓度减少至1.5时,Fe2+达到最小量为0,故折线D代表了n(Fe2+)的变化;

      故答案为:n(Fe
      3+)的变化;n(IO3-)的变化;
      (2)折线D代表了n(Fe
      2+)的变化,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l2+2Fe2+=2Fe3++2Cl-,故答案为:Cl2+2Fe2+=2Fe3++2Cl-
      (3)当n(Cl
      2):n(FeI2)=6.5时,氯气和碘化亚铁恰好反应,反应方程式为13Cl2+2FeI2+12H2O=2FeCl3+4HIO3+20 HCl,根据方程式知n(C1-):n(IO3-)=26:4=13:2,故答案为:13:2.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相关试题

    MBTS ©2010-2016 edu.why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