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搜索
高中数学
小学
数学
语文
英语
初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思品
高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首页
我的试题
试卷
自动组卷
教材版本:
全部
课本:
全部
题型:
全部
难易度:
全部
容易
一般
较难
困难
年级:
全部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年级:
全部
初一
初二
初三
年级:
全部
高一
高二
高三
年份:
全部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2007
2000-2006
地区:
全部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安徽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西藏
新疆
浙江
福建
辽宁
四川
黑龙江
内蒙古
某学生用NaHCO3和KHCO3组成的某混合物进行实验,测得如下数据(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50mL盐酸 50mL盐酸 50mL盐酸 m(混合物) 9.2g 15.7g 27.6g V(CO2)(标况) 2.24L 3.36L 3.36L 则下列分析推理中不正确的是( )试题及答案-多选题-云返教育
试题详情
某学生用NaHCO
3
和KHCO
3
组成的某混合物进行实验,测得如下数据(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50mL盐酸
50mL盐酸
50mL盐酸
m(混合物)
9.2g
15.7g
27.6g
V(CO
2
)(标况)
2.24L
3.36L
3.36L
则下列分析推理中不正确的是( )
试题解答
B:D
解:A、求盐酸浓度需选择盐酸不足量的数据进行,如随着混合物质量增加,二氧化碳气体量不再增加,表明盐酸全部反应完,由表中数据可知,盐酸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3.36L,结合H
+
+HCO
-
3
=H
2
O+CO
2
↑可知n(HCl)=
3.36L
22.4L/mol
=0.15mol,故盐酸的浓度为
0.15mol
0.05L
=3mol/L,故A正确;
B、由表中数据可知,故加入9.2g混合物时,盐酸有剩余,混合物完全反应,固体混合物的总质量及产生标准状况下的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可以计算出混合物中二者各自的质量,故可以计算NaHCO
3
的质量分数,故B错误;
C、由于固体混合物从9.2 g→15.7 g,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还在增加,故加入9.2 g混合物时盐酸过量,故C正确;
D、加入9.2g混合物时,盐酸有剩余,混合物完全反应,根据固体混合物与气体的比例关系可知,产生3.36 L二氧化碳所需固体质量为
3.36L
2.24L
×9.2g=13.8 g,此时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混合物有剩余,故D错误;
故选BD.
标签
高一上册
沪教版
多选题
高一
化学
钠的重要化合物
相关试题
(2013秋?株洲校级期末)如图是某研究性小组进行的两个实验(铁架台等辅助仪器略去未画).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一的两烧杯中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I、 Ⅱ、 .(2)实验二用来验证Na2O2与CO2的反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含有Na2O2的棉花燃烧.由该实验可以得出许多结论,请写出你所得出的两个结论:结论1: 结论2: .?
(2013秋?荔湾区校级期末)Ⅰ.Na2O2与SO3(g)的反应类似于Na2O2与CO2(g)的反应,请写出Na2O2与S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Ⅱ.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模拟呼吸面具中的反应原理,设计用下图所示的仪器来制取氧气并测量氧气的体积.图中量气装置E由甲乙两根玻璃管组成,它们由橡皮管连通,并装入适量水.甲管有刻度(0~50mL)供量气用,乙管可上下移动调节液面高低.实验可供选用的药品还有:稀硫酸、盐酸、过氧化钠、碳酸钠、大理石、水.请回答:(1)图中各装置接口连接顺序是(填各接口的编号,其中连接胶管及夹持装置均省略): → → →⑥→⑦→ → → .(2)装置C中放入的反应物是 和 (填化学式).(3)装置B的作用是 .(4)为了较准确测量氧气的体积,除了必须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性之外,在读反应前后甲管中液面的读数求其差值的过程中,应注意 和 (填字母编号).a.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b.等待气体恢复常温才读数c.读数时应上下移动乙管,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d.读数时不一定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5)实验测得收集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V L,则参与反应的Na2O2的物质的量为 mol.?
(2013秋?城关区校级月考)过碳酸钠俗称固体双氧水,是一种很好的消毒剂和供氧剂,它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化学式可表示为aNa2CO3?bH2O2.现将一定质量的过碳酸钠粉末溶于水配成稀溶液,再向其中加入适量的MnO2粉末,充分反应后生成672mL气体(标准状况).反应后的混合物经过滤、洗涤后,将滤液和洗涤液混合并加水配成100mL溶液A.现向三份体积为10mL、浓度为c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滴滴入溶液A,边滴边振荡,充分反应后,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序号 Ⅰ Ⅱ Ⅲ 滴加溶液A的体积/mL 5.0 10.0 15.0 生成气体的体积/mL(标准状况) 44.8 89.6 112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向过碳酸钠溶液中加入MnO2粉末时放出气体的原因:2H2O2 MnO2 2H2O+O2↑ .(2)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 mol?L-1.(3)通过计算可确定过碳酸钠的化学式为 .?
(2009秋?北辰区校级期中)工业生产的纯碱中常含有少量的NaCl杂质.某校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为了测定混合物中纯碱的质量分数,拟使用如图实验装置(说明:连接甲和乙的橡皮管有铁夹控制),先测定一定量的样品和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再计算混合物中纯碱的质量分数.(1)甲装置的作用是 ;丙装置的作用是 .(2)乙装置反应完成后,打开甲和乙之间的铁夹,通数分钟空气的作用是 .写出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aOH溶液足量): .(3)若去掉戊装置,测得的CO2质量会 (填“偏大”或“偏小”).(4)若取n g样品装入广口瓶,且反应前填满碱石灰的干燥管丁总质量为m g,实验结束后称得干燥管丁的总质量为w,则Na2CO3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
多项式是_______次_______项式.?
当x=1时,代数式的值为3,则代数式﹣2a﹣b﹣2的值为_________.?
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大括号里(填序号).正数集合{ };负整数集合{ };整数集合{ };负分数集合{ }.?
下列哪个事例不能证明地球的形状?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地球是球体形状的是?
我们生活的地球的形状应该是?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1.1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核电荷数
画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原子构成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
原子序数
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其相互联系
第2章 物质的量
2.1 物质的量
阿伏加德罗常数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摩尔质量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
相对原子质量及其计算
第3章 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反应热的大小比较
反应热和焓变
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化学能与热能的应用
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清洁能源
燃烧热
热化学方程式
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
探究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中和热
第4章 卤素
卤素
碘与人体健康
卤化银
卤素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比较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
氯离子的检验
氯气的化学性质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氯气的物理性质
探究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第5章 硫
硫
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硫的污染及治理
工业制取硫酸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硫酸盐
浓硫酸的性质
探究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
探究二氧化硫与水和品红溶液的反应
第6章 碱金属
碱金属
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纯碱工业(侯氏制碱法)
粗盐提纯
碱金属的性质
金属的通性
氯碱工业
钠的化学性质
钠的物理性质
钠的重要化合物
焰色反应
第7章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
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元素周期律的作用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作用
MBTS ©2010-2016
edu.why8.cn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192.168.1.1路由器设置
Free English Tests for ESL/EFL, TOEFL®, TOEIC®, SAT®, GRE®, G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