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搜索
高中数学
小学
数学
语文
英语
初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思品
高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首页
我的试题
试卷
自动组卷
教材版本:
全部
课本:
全部
题型:
全部
难易度:
全部
容易
一般
较难
困难
年级:
全部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年级:
全部
初一
初二
初三
年级:
全部
高一
高二
高三
年份:
全部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2007
2000-2006
地区:
全部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安徽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西藏
新疆
浙江
福建
辽宁
四川
黑龙江
内蒙古
(2014秋?亭湖区校级期中)某学生用NaHCO3和KHCO3组成的某混合物进行实验,测得如表数据(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 30mL盐酸 30mL盐酸 30mL盐酸 m(混合物) 9.2g 15.7g 27.6g V(CO2)(标况) 2.24L 3.36L 3.36L试题及答案-单选题-云返教育
试题详情
(2014秋?亭湖区校级期中)某学生用NaHCO
3
和KHCO
3
组成的某混合物进行实验,测得如表数据(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
30mL盐酸
30mL盐酸
30mL盐酸
m(混合物)
9.2g
15.7g
27.6g
V(CO
2
)(标况)
2.24L
3.36L
3.36L
试题解答
D
【解答】解:A.盐酸同量,由于第二组实验所得气体多于第一组实验,说明加入混合物9.2 g时盐酸过量,第二组与第三组所得气体相等,说明第二组盐酸完全反应,生成3.36L二氧化碳需要混合物的质量为
3.36L
2.24L
×9.2g=13.8g<15.7g,故第二组混合物有剩余、盐酸完全反应,
第二组实验中盐不足,混合物有剩余,第二组实验中发生反应H
+
+HCO
3
-
═CO
2
↑+H
2
O,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
3.36L
22.4L/mol
=0.15mol,由方程式可知n(HCl)=n(CO
2
)=0.15mol,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15mol
0.03L
=5mol/L,
则50mL盐酸中HCl为0.05L×5mol/L=0.25mol,第一组中混合物完全反应,由方程式可知,消耗n(HCl)=n(CO
2
)=
2.24L
22.4L/mol
=0.1mol,故27.6g混合物完全反应消耗HCl为0.1mol×
27.6g
9.2g
=0.3mol>0.25mol,故向50 mL盐酸中加入混合物27.6 g时,盐酸不足,故A错误;
B.第一组实验中混合物完全反应,盐酸过量,发生反应H
+
+HCO
3
-
═CO
2
↑+H
2
O,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
2.24L
22.4L/mol
=0.1mol,设9.2 g混合物中NaHCO
3
、KHCO
3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和ymol,根据碳元素守恒可知:x+y=0.1mol,混合物质量为9.2g,所以84x+100y=9.2g,联立方程解得x=0.05 mol,y=0.05 mol,能计算NaHCO
3
的质量分数,故B错误;
C.由A分析可知,15.7 g混合物与盐酸反应时,盐酸不足,固体混合物由剩余,故C错误;
D.由A分析可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mol/L,故D正确;
故选D.
标签
高一上册
沪教版
单选题
高一
化学
钠的重要化合物
相关试题
(2013秋?株洲校级期末)如图是某研究性小组进行的两个实验(铁架台等辅助仪器略去未画).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一的两烧杯中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I、 Ⅱ、 .(2)实验二用来验证Na2O2与CO2的反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含有Na2O2的棉花燃烧.由该实验可以得出许多结论,请写出你所得出的两个结论:结论1: 结论2: .?
(2013秋?荔湾区校级期末)Ⅰ.Na2O2与SO3(g)的反应类似于Na2O2与CO2(g)的反应,请写出Na2O2与S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Ⅱ.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模拟呼吸面具中的反应原理,设计用下图所示的仪器来制取氧气并测量氧气的体积.图中量气装置E由甲乙两根玻璃管组成,它们由橡皮管连通,并装入适量水.甲管有刻度(0~50mL)供量气用,乙管可上下移动调节液面高低.实验可供选用的药品还有:稀硫酸、盐酸、过氧化钠、碳酸钠、大理石、水.请回答:(1)图中各装置接口连接顺序是(填各接口的编号,其中连接胶管及夹持装置均省略): → → →⑥→⑦→ → → .(2)装置C中放入的反应物是 和 (填化学式).(3)装置B的作用是 .(4)为了较准确测量氧气的体积,除了必须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性之外,在读反应前后甲管中液面的读数求其差值的过程中,应注意 和 (填字母编号).a.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b.等待气体恢复常温才读数c.读数时应上下移动乙管,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d.读数时不一定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5)实验测得收集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V L,则参与反应的Na2O2的物质的量为 mol.?
(2013秋?城关区校级月考)过碳酸钠俗称固体双氧水,是一种很好的消毒剂和供氧剂,它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化学式可表示为aNa2CO3?bH2O2.现将一定质量的过碳酸钠粉末溶于水配成稀溶液,再向其中加入适量的MnO2粉末,充分反应后生成672mL气体(标准状况).反应后的混合物经过滤、洗涤后,将滤液和洗涤液混合并加水配成100mL溶液A.现向三份体积为10mL、浓度为c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滴滴入溶液A,边滴边振荡,充分反应后,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序号 Ⅰ Ⅱ Ⅲ 滴加溶液A的体积/mL 5.0 10.0 15.0 生成气体的体积/mL(标准状况) 44.8 89.6 112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向过碳酸钠溶液中加入MnO2粉末时放出气体的原因:2H2O2 MnO2 2H2O+O2↑ .(2)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 mol?L-1.(3)通过计算可确定过碳酸钠的化学式为 .?
(2009秋?北辰区校级期中)工业生产的纯碱中常含有少量的NaCl杂质.某校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为了测定混合物中纯碱的质量分数,拟使用如图实验装置(说明:连接甲和乙的橡皮管有铁夹控制),先测定一定量的样品和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再计算混合物中纯碱的质量分数.(1)甲装置的作用是 ;丙装置的作用是 .(2)乙装置反应完成后,打开甲和乙之间的铁夹,通数分钟空气的作用是 .写出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aOH溶液足量): .(3)若去掉戊装置,测得的CO2质量会 (填“偏大”或“偏小”).(4)若取n g样品装入广口瓶,且反应前填满碱石灰的干燥管丁总质量为m g,实验结束后称得干燥管丁的总质量为w,则Na2CO3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
材料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1)镁铝合金是制造汽车、飞机外壳的重要金属材料.①铝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middle"> ,焊接镁铝合金时使用的保护气是 .②将镁铝合金投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将2.52g镁、铝混合物溶于l00mL 2mol/L H2SO4溶液中,然后逐滴加入l mol/L NaOH溶液,其沉淀质量(m/g)随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V/mL)变化如图1所示.若A点时恰好消耗l60mL lmol/L NaOH溶液,则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C点固体质量是 .(2)硅及其化合物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①制取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是 (填化学式),制陶瓷的原料是 .②石棉(CaMg3Si4O12)是常用的耐火材料,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其组成 .③工业上一种生产高纯硅过程示意图如图2:则在过程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HCl3+H2 1357K Si+3HCl .?
相同质量的镁、锌、铁三种金属分别与等量的盐酸溶液反应:(1)若盐酸足量时,生成氢气的量由少到多的顺序为(填写化学式,用“>”、“<”或“=”连接,下同) ;金属消失由快到慢的顺序为_ .(2)若盐酸的量不足,那么最可能有剩余的金属是 ;最不可能有剩余的金属是 .(3)若三种金属均有剩余,则生成氢气的量由多到少的排列顺序是 .?
(1)用酒精灯火焰点燃金属镁条(已除氧化膜)产生的实验现象是 .(2)用酒精灯火焰加热金属铝箔(已除氧化膜)产生的实验现象是 .(3)某实验探究小组在进行了上述两个实验后,为了探究两者实验现象的不同,提出了如下假设:①金属镁和铝的着火点不同;②金属镁和铝的熔点不同;③金属镁和铝的沸点不同;④金属镁和铝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燃烧热不同.随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查阅资料】Ⅰ.几种物质的熔沸点和镁铝的燃烧热 Mg Al MgO Al2O3 熔点/℃ 648.8 660.4 2852 2072 沸点/℃ 1107 2467 3600 2980 燃烧热*/kJ?mol-1 601.8 833.6 *铝粉在空气中或铝箔在纯氧中均可燃烧Ⅱ.可燃性固体没有固定的着火点(燃点),其着火点的高低与固体颗粒的大小有关,固体颗粒越小, .例如:面粉分散在空气中遇火可发生爆炸.【原因探析】A.镁和铝的熔点很接近且实验所用的是镁条和铝箔,加热它们产生的实验现象不同不可能是由 (填上述4种假设的编号)所引起的.B.若只从反应生成氧化物放出的热量来分析,应该是 燃烧.C.若只从镁、铝及其氧化物的熔点和燃烧热来分析,用酒精灯火焰加热镁条(已除氧化膜)的实验现象应是 .D.用酒精灯火焰加热铝箔(已除氧化膜)产生实验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E.镁条能燃烧,铝箔不能燃烧的主要原因是由 (填上述4种假设的编号)所引起的.加热和反应产生的热量使温度超过 的沸点, 而被燃烧并产生火焰.?
下列有关铝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1)已知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HClO是一个可逆反应,即不能进行到底的反应,且反应生成的次氯酸(HClO)是一种酸性比碳酸还要弱的酸.分别写出盐酸、次氯酸的电离方程式: 、 .(2)镁带着火时,不能用液态CO2灭火剂来灭火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将少量铁粉投入到过量稀硝酸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在此反应中,硝酸体现了 性和 性.实验室中制取氨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 法收集.?
镁将成为21世纪重要的轻型环保材料.海洋是天然的镁元素宝库,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流程如下:(1)在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及 .(2)金属镁是一种较活泼金属,在二氧化碳气体中也能燃烧.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C+2MgO,此反应类型属于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3)金属镁在高温下与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在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据此写出氮化镁的化学式 .(4)镁铝合金广泛用于火箭、导弹和飞机制造业等.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镁铝合金的组成,取16g镁铝合金样品,把120mL氢氧化钠溶液平均分成三份依次加入样品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出固体,将其洗涤、干燥、称量,得实验数据如下: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剩余固体的质量/g10.65.24.0从以上数据可知,该合金中,镁元素与铝元素的质量比为 .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1.1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核电荷数
画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原子构成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
原子序数
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其相互联系
第2章 物质的量
2.1 物质的量
阿伏加德罗常数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摩尔质量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
相对原子质量及其计算
第3章 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反应热的大小比较
反应热和焓变
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化学能与热能的应用
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清洁能源
燃烧热
热化学方程式
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
探究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中和热
第4章 卤素
卤素
碘与人体健康
卤化银
卤素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比较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
氯离子的检验
氯气的化学性质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氯气的物理性质
探究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第5章 硫
硫
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硫的污染及治理
工业制取硫酸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硫酸盐
浓硫酸的性质
探究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
探究二氧化硫与水和品红溶液的反应
第6章 碱金属
碱金属
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纯碱工业(侯氏制碱法)
粗盐提纯
碱金属的性质
金属的通性
氯碱工业
钠的化学性质
钠的物理性质
钠的重要化合物
焰色反应
第7章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
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元素周期律的作用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作用
MBTS ©2010-2016
edu.why8.cn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192.168.1.1路由器设置
Free English Tests for ESL/EFL, TOEFL®, TOEIC®, SAT®, GRE®, G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