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搜索
高中数学
小学
数学
语文
英语
初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思品
高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首页
我的试题
试卷
自动组卷
教材版本:
全部
课本:
全部
题型:
全部
难易度:
全部
容易
一般
较难
困难
年级:
全部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年级:
全部
初一
初二
初三
年级:
全部
高一
高二
高三
年份:
全部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2007
2000-2006
地区:
全部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安徽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西藏
新疆
浙江
福建
辽宁
四川
黑龙江
内蒙古
(15分) 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流出气体一的主要成分是CO和H2,还有CO2和水蒸气等。请用下图中提供的仪器,选择必要的试剂,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上述混合气中有CO和H2。(加热装置和导管等在图中略去)回答下列问题:(1)盛浓H2SO4 (2)仪器B中需加入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是: (4)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用字母表示接口的连接顺序:g-ab- (5)能证明混合气体中含CO的依据是 能证明混合气体中含H2的依据是 。试题及答案-解答题-云返教育
试题详情
(15分)
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流出气体一的主要成分是CO和H
2
,还有CO
2
和水蒸气等。请用下图中提供的仪器,选择必要的试剂,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上述混合气中有CO和H
2
。(加热装置和导管等在图中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盛浓H
2
SO
4
(2)仪器B中需加入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是:
(4)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用字母表示接口的连接顺序:g-ab-
(5)能证明混合气体中含CO的依据是
能证明混合气体中含H
2
的依据是
。
试题解答
见解析
略
标签
必修1
人教版
解答题
高中
化学
化学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
相关试题
(10分)如图所示,在实验室里,通常利用浓硫酸与乙醇混合加热制乙烯,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瓶中溶液变黑,装置(Ⅱ)中经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⑴甲同学认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能证明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了,你认为甲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 (填“是”或“否”),理由是 (填字母)。A.(Ⅱ)瓶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能证明乙烯发生了氧化反应B.(Ⅱ)瓶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能证明乙烯发生了加成反应C.(Ⅱ)瓶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证明通入的气体是纯净物D.(Ⅱ)瓶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只能证明通入的气体一定具有还原性⑵乙同学取(Ⅱ)瓶中少量溶液于试管里,加入盐酸和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据此他认为乙烯中一定混有SO2,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可靠? (填“是”或“否”),理由是 。若你认为不可靠,请改进上述实验方案,证明乙烯中是否含有SO2: 。⑶丙同学在装置(Ⅰ)和(Ⅱ)之间增加了一个装有足量 溶液的洗气瓶,即可证明乙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15分)I2O5是白色固体,遇水生成碘酸(HIO3)。I2O5可用于检验并定量测定空气中的CO,在常温下发生的反应为 5CO+I2O5=5CO2+I2(空气中其余气体不与I2O5反应)。实验一:制取I2O5将碘酸加热至90~110 oC使其部分脱水,再升温至220~240 ℃并恒温4 h,使反应完全。接着慢慢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即得五氧化二碘。(1)写出碘酸制I2O5的化学方程式: 。(2)在制得的I2O5固体中含有少量I2杂质,提纯的方法是 (填标号);A.过滤 B.蒸发结晶 C.蒸馏 D.升华该提纯方法用到的玻璃仪器为 (填标号)。A.圆底烧瓶 B.烧杯 C.普通漏斗 D.酒精灯 E.玻璃棒实验二:检验空气中CO利用下图装置检验空气中是否存在CO。(3)能说明空气中含有CO的现象是 。(4)倘若要从广口瓶中出现浑浊来判断空气中含有CO,请写出改进的实验方案: 。实验三:测定空气中CO的含量(5)将I2O5与CO反应生成的碘单质用硫代硫酸钠滴定(反应为I2+2Na2S2O3=Na2S4O6+2NaI),即可根据消耗硫代硫酸钠的量来计算空气中CO的含量。若某次实验时测得参与反应的空气体积为a mL(标准状况下),滴定过程中,共消耗v mL c mol·L-1 Na2S2O3溶液。则该空气样品中CO的体积分数是 。(6)该实验方案存在的一个明显缺陷是 。?
(13分)用下图装置可以进行测定SO2转化成SO3的转化率的实验。已知SO3的熔点是16.8℃,沸点是44.8℃。已知发生装置中所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3(s)+ H2SO4(85%)=Na2SO4+ SO2↑+ H2O根据实验需要,应该在Ⅰ、Ⅱ、Ⅲ处连接合适的装置。请从下图A~E装置中选择最适合Ⅰ、Ⅱ、Ⅲ处连接的装置分别是 、 、 。(2)从乙处均匀通入O2,为使SO2有较高的转化率,实验中在加热催化剂与滴加浓硫酸的顺序中,首先应采取的操作是 。(3)有一小组在实验中发现,SO2气体产生缓慢,以致后续实验现象不明显,但又不存在气密性问题,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并说明相应的验证方法(写2点)。①原因 ,验证方法 ②原因 ,验证方法 (4)将SO2通入含1.5mol氯酸的溶液中,可生成一种强酸和一种氧化物,若有1.5×6.02×1023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用amolNa2SO3粉末与足量浓硫酸进行此实验,当反应结束时,继续通入O2一段时间后,测得装置Ⅲ增重了bg,则实验中SO2的转化率为 %(用含a、b的代数式填写)?
某学生利用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反应,测定室温下的气体摩尔体积,实验装置如下。部分实验步骤:①装好实验装置。② _。③把适量的高锰酸钾粉末放入干燥的试管中,准确称量试管和高锰酸钾粉末的质量为a g。④加热,开始反应,直到产生一定量的气体。⑤停止加热。⑥测量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⑦准确称量试管和残留物的质量为b g。⑧测量实验室的温度。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步骤的第②步是 _。(2)以下是测量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时必须包括的几个步骤:①调整量气管高度,使其液面高度与水准管液面高度相平;②使装置内的气体都冷却至室温;③读取量气管中气体的体积。这三步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请填写步骤代号)。(3)如果实验中得到的氧气体积是c L,水蒸气的影响忽略不计,则室温下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式为 (含a、b、c)。(4)分析下列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假定其他操作均正确),并在横线上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①高锰酸钾未完全分解: _。②实验前未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出: _。③未恢复至室温就读数: _。?
多项式是_______次_______项式.?
当x=1时,代数式的值为3,则代数式﹣2a﹣b﹣2的值为_________.?
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大括号里(填序号).正数集合{ };负整数集合{ };整数集合{ };负分数集合{ }.?
下列哪个事例不能证明地球的形状?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地球是球体形状的是?
我们生活的地球的形状应该是?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1.1 走进化学科学
化学的发展趋势
化学的主要特点与意义
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化学史
原料与能源的合理利用
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2.1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单质和化合物
分散系、胶体、溶液的概念及关系
混合物和纯净物
胶体的应用
胶体的重要性质
金属和非金属
纳米材料
溶液的含义
溶液的组成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概念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3.1 碳的多样性
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碳族元素简介
同素异形体
第4章 材料家族中的元素
4.1 硅 无机非金属材料
玻璃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
硅的用途
硅和二氧化硅
硅酸盐工业
含硅矿物及材料的应用
水泥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
探究硅酸钠溶液的碱性、热稳定性
陶瓷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
无机非金属材料
MBTS ©2010-2016
edu.why8.cn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192.168.1.1路由器设置
Free English Tests for ESL/EFL, TOEFL®, TOEIC®, SAT®, GRE®, G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