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搜索
高中数学
小学
数学
语文
英语
初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思品
高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首页
我的试题
试卷
自动组卷
教材版本:
全部
课本:
全部
题型:
全部
难易度:
全部
容易
一般
较难
困难
年级:
全部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年级:
全部
初一
初二
初三
年级:
全部
高一
高二
高三
年份:
全部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2007
2000-2006
地区:
全部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安徽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西藏
新疆
浙江
福建
辽宁
四川
黑龙江
内蒙古
通过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试题及答案-多选题-云返教育
试题详情
通过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试题解答
B:C
解:A、焰色反应检验的是金属元素,所以只能检验钠元素不能检验氯离子,故A错误.
B、氯化钙和碳酸氢钠不反应,碳酸钠和氯化钙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所以能鉴别,故B正确.
C、氧化钠是白色固体,过氧化钠是淡黄色固体,所以能鉴别,故C正确.
D、次氯酸钠和过氧化钠都具有强氧化性,都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所以不能鉴别,故D错误.
故选BC.
标签
必修1
人教版
多选题
高中
化学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实验方案设计
相关试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课外活动中,对某溶液进行了三次检验,每次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检验次数溶液中检验出的物质第一次KCl、K2SO4、Na2CO3、NH4Cl第二次NH4Cl、BaCl2、Na2SO4、K2CO3第三次Na2SO4、NH4Cl、K2CO3、NaCl(1)三次检验结果中第 次检验结果不正确.(2)检验时,为了证明溶液中存在SO42-、Cl-、CO32-,进行下列实验:(填写下列空白)步骤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及结论1向溶液中滴加 (填化学式)溶液至过量 2 3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 (填化学式)溶液 (3)步骤1中溶液滴加过量的目的是 ;如何判断步骤2中的溶液已加过量 .?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课外活动中,对某溶液进行了多次检测,其中三次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检测次序溶液中检测出的物质第一次KCl、K2SO4、Na2CO3、NaCl第二次KCl、BaCl2、Na2SO4、K2CO3第三次Na2SO4、KCl、K2CO3、NaCl(1)三次检测结果中第 次检测结果不正确.(2)针对第一次检测结果,为了验证溶液中是否存在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和氯离子,进行如下实验:第一步: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 溶液(填化学式),其目的是检验 并将其除去;第二步:加入 溶液(填化学式),其目的是 ;第三步: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 溶液(填化学式).?
某中学高一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硫酸的反应情况,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1)先关闭活塞a,将6.4g铜片和12mL某浓度的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至反应完毕,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再打开活塞a,将气球中的氧气缓缓挤入圆底烧瓶,最后铜片完全消失.写出上述过程中烧瓶内发生的化学方程式:关闭活塞a ;打开活塞a ;(2)该小组甲同学对“如何检验SO2中混有少许CO2”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他将A中铜片换作木炭粉,并在A、B之间连接了如下装置:试剂:a.NaOH溶液 b.品红溶液 c.酸性KMnO4溶液 d.Ca(OH)2溶液请回答:①该同学的实验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②若要达到此目的,可以在:(填所提供试剂编号)D中加入 ;E中加入 ;F中加入 .(3)事实证实,第(1)问铜片完全消失后,硫酸仍有剩余,乙同学欲测定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假设反应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他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含溶质a mol的NaOH溶液刚好使溶液中Cu2+全部沉淀.据此,他能求出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吗?若能,请写出余酸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 mol/L(用含a的代数式表达,若不能,该空不填).?
(1)有A、B、C、D四种未知溶液,已知它们分别是NaHSO4、NaHCO3、BaCl2、Na2SO4四种溶液中的一种,现进行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根据现象,试确定B、C、D各是什么物质.实验反应现象结论A+B产生无色气体B是 A+C无明显现象C是 A+D产生白色沉淀D是 (2)现有下列四组溶液,每组包括三种溶液并按X、Y、Z的顺序排列:甲组乙组丙组丁组XBaCl2Na2CO3KClK2CO3Y硝酸硝酸盐酸盐酸ZNa2CO3AgNO3K2CO3BaCl2请根据下列操作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回答问题.①向CaCl2溶液中加入X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加入过量的Y溶液,沉淀消失,并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再加入少量的Z溶液,又生成白色沉淀.②上述操作过程中,选用了 组溶液.③最后一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下列说法或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①做实验时可用手直接取用砝码②用托盘天平称量50.56g KCl③用酒精可以从饱和碘水中萃取碘④让一束光通过胶体,从垂直于光线的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⑤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溶液中提取硝酸钾可用结晶的方法.?
下列实验操作或记录中,错误的是?
可以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混合物是?
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1.1 走进化学科学
化学的发展趋势
化学的主要特点与意义
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化学史
原料与能源的合理利用
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2.1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单质和化合物
分散系、胶体、溶液的概念及关系
混合物和纯净物
胶体的应用
胶体的重要性质
金属和非金属
纳米材料
溶液的含义
溶液的组成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概念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3.1 碳的多样性
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碳族元素简介
同素异形体
第4章 材料家族中的元素
4.1 硅 无机非金属材料
玻璃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
硅的用途
硅和二氧化硅
硅酸盐工业
含硅矿物及材料的应用
水泥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
探究硅酸钠溶液的碱性、热稳定性
陶瓷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
无机非金属材料
MBTS ©2010-2016
edu.why8.cn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192.168.1.1路由器设置
Free English Tests for ESL/EFL, TOEFL®, TOEIC®, SAT®, GRE®, G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