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搜索
高中数学
小学
数学
语文
英语
初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思品
高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首页
我的试题
试卷
自动组卷
教材版本:
全部
课本:
全部
题型:
全部
难易度:
全部
容易
一般
较难
困难
年级:
全部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年级:
全部
初一
初二
初三
年级:
全部
高一
高二
高三
年份:
全部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2007
2000-2006
地区:
全部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安徽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西藏
新疆
浙江
福建
辽宁
四川
黑龙江
内蒙古
“碘钟”实验中,3I-+S2O82-=I3-+2SO42-的反应速率可以用I3-与加入的淀粉溶液显蓝色的时间t来度量,t越小,反应速率越大.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在20℃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如表:实验编号①②③④⑤c(I-)mol/L0.0400.0800.0800.1600.160c(S2O82-)mol/L0.0400.0400.0800.0200.040t/s88.044.022.044.0t2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试题及答案-单选题-云返教育
试题详情
“碘钟”实验中,3I
-
+S
2
O
8
2-
=I
3
-
+2SO
4
2-
的反应速率可以用I
3
-
与加入的淀粉溶液显蓝色的时间t来度量,t越小,反应速率越大.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在20℃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如表:
实验编号①②③④⑤c(I
-
)mol/L0.0400.0800.0800.1600.160c(S
2
O
8
2-
)mol/L0.0400.0400.0800.0200.040t/s88.044.022.044.0t
2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试题解答
A
A、由题目中表格数据可分析出c(I
-
)、c(S
2
O
3
2-
)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显蓝色所需时间越少,故实验目的应是研究反应物I
-
与S
2
O
8
2-
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A正确;
B、对比数据组①和②,可以看到,c (S
2
O
8
2-
)不变,c (I
-
)增大到2倍时,反应时间缩短了一半,即反应速率加快了一倍;
对比数据组②和③,可以看到,c (I
-
)不变,c (S
2
O
8
2-
)增大到2倍时,反应时间缩短了一半,即反应速率也加快了一倍;
对比数据组③和④,可以看到,c (S
2
O
8
2-
)增大到2倍时,c (I
-
)变为1/4倍时,反应时间增大了一倍,即反应速率减慢了一倍;
对比数据组对比数据组①和③,可以看到,c (I
-
)和c (S
2
O
8
2-
)均增大到2倍时,反应时间为原反应时间的1/4,即反应速率加快了4倍.
可见两个反应物的浓度和反应速率之间的数学关系是:反应物浓度每增加一倍,反应时间就减少一倍,对于两个反应物来说都是如此,可得出结论:反应速率与反应物起始浓度乘积成正比.
对比实验①和⑤,实验⑤的c (I
-
)为实验①的4倍,而c (S
2
O
8
2-
)保持不变,则由此可计算实验⑤的反应时间应为实验①反应时间的1/4,即t
1
=88s×
=22s,故B错误;
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所以显蓝色所需时间减少,40℃下进行编号③对应浓度的实验,显色时间t
2
的范围为<22.0s,故C错误;
D、表中数据是温度一定,究反应物I
-
与S
2
O
8
2-
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D错误.
故选A.
标签
选修4
人教版
单选题
高中
化学
测定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相关试题
经研究知Cu2+对H2O2分解也具有催化作用,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研究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回答相关问题:(1)如图甲可通过观察 ,比较得出结论.有同学提出将FeCl3改为Fe2(SO4)3更为合理,其理由是 .写出H2O2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O2↑?
超音速飞机在平流层飞行时,尾气中的NO会破坏臭氧层.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催化技术将尾气中的NO和CO转变成CO2和N2,化学方程式如下:2NO+2CO2CO2+N2+Q为了测定在某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率,在某温度下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的NO和CO浓度如表: 时间12445c(NO)10.04.502.501.501.001.00c(NO)3.603.052.852.752.702.70请回答下列问题(均不考虑温度变化对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1)在上述条件下反应能够自发进行,则反应的Q 0〔填写“>”、“<”、“=”〕(2)前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 (N2)= .(3)在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 .(只写出计算结果)(4)假设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能提高NO转化率的是 .A.选用更有效的催化剂 B.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C.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 D.缩小容器的体积(5)研究表明:在使用等质量催化剂时,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为了分别验证温度、催化剂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部分实验条件已经填在下面实验设计表中.实验编号T/℃NO初始浓度/mol?L-1CO初始浓度/mol?L-1催化剂的比表面积/m2?g-1Ⅰ2801.20×10-35.80×10-382Ⅱ2801.20×10-35.80×10-3124Ⅲ3501.20×10-35.80×10-3124请在给出的坐标图中,画出上表中的三个实验条件下混合气体中NO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图,并标明各条曲线的实验编号.?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证明在同温同压下,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不同强度的一元酸与足量镁带反应时,生成氢气的体积相同而反应速率不同,同时测定该实验条件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设计的简易实验装置如图.该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如下:①配制浓度均为1mol/L的盐酸和醋酸溶液;②用 量取10.00mL 1mol/L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入两个锥形瓶中;③分别称取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镁带a g,并系于铜丝末端,a的数值至少为 ;④在广口瓶中装足量的水,按图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将铜丝向下移动,使足量镁带浸入酸中(铜丝不与酸接触),至反应完全,记录 ;⑥反应结束后待温度恢复到室温,若丙中液面高于乙中液面,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前,应 ,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为V mL.请将上述步骤补充完整并回答下列问题:(1)用文字表述④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与观察方法: .(2)本实验中应选用 (填序号)的量筒.A.100mL B.200mL C.500mL(3)若水蒸气的影响忽略不计,在实验室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式为Vm= .(4)速率不等的原因是 ,铜丝不与酸接触的原因是 .?
酸性KMnO4溶液能与草酸(H2C2O4)溶液反应.某探究小组利用反应过程中溶液紫色消失快慢的方法来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Ⅰ.实验前首先用浓度为0.1000mol?L-1酸性KMnO4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草酸.(1)写出滴定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滴定过程中操作滴定管的图示正确的是 .(3)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消失,会使测得的草酸溶液浓度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Ⅱ.通过滴定实验得到草酸溶液的浓度为0.2000mol?L-1.用该草酸溶液按下表进行后续实验(每次实验草酸溶液的用量均为8mL).实验编号 温度(℃) 催化剂用量(g)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实验目的a.实验1和2探究 ;b.实验1和3探究反应物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c.实验1和4探究催化剂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体积(mL) 浓度(mol?L-1) 1 25 0.5 4 0.1000 2 50 0.5 4 0.1000 3 25 0.5 4 0.0100 4 25 0 4 0.1000 (3)写出表中a 对应的实验目的 ;若50℃时,草酸浓度c(H2C2O4)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图中画出25℃时c(H2C2O4)随t的变化曲线示意图.(4)该小组同学对实验1和3分别进行了三次实验,测得以下实验数据(从混合振荡均匀开始计时):实验编号 溶液褪色所需时间(min)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1 14.0 13.0 11.0 3 6.5 6.7 6.8 分析上述数据后得出“当其它条件相同时,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越小,褪色时间就越短,即反应速率就越快”的结论.甲同学认为该小组“探究反应物浓度对速率影响”的实验方案设计中存在问题,从而得到了错误的实验结论,请简述甲同学改进的实验方案 .(5)该实验中使用的催化剂应选择MnSO4而不是MnCl2,原因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
常温下,向100mL0.01mol/L的HA溶液中逐滴加入0.02mol/L的MOH溶液,图中所示曲线表示混合溶液的pH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室需要0.1mol/L氢氧化钠溶液100mL,现有2mol/L氢氧化钠溶液.(1)求100ml 2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的溶质的物质的量和质量.(2)若配制0.1mol/L氢氧化钠溶液100mL,需2mol/L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多少毫升?(3)完全中和50mL 0.1mol/L氢氧化钠溶液,需要1mol/L的盐酸多少毫升??
实验室需要配制1mol?L-1的硫酸100mL,需取用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ml-1)多少这毫升?(保留一位小数)?
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为:H+(aq)+OH-(aq)═H2O(l)△H=-57.3kJ/mol,分别向1L 0.5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①稀醋酸;②浓硫酸;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热效应分别为△H1、△H2、△H3,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
准确取20.00mL某待测HCl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下列关于酸碱指示剂或pH试纸的说法正确的是( )?
第1章 化学反应原理与能量转化
1.1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测定强酸与强酸反应的反应热
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反应热的大小比较
反应热和焓变
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化学能与热能的应用
燃料的充分燃烧
燃烧热
热化学方程式
探究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中和热
中和热的测定
第2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 限度与速率
2.1 化学反应的方向
焓变和熵变
第3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3.1 水溶液
pH的简单计算
测定溶液pH的方法
离子积常数
溶液pH的定义
水的电离
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
探究溶液的酸碱性
中和滴定
MBTS ©2010-2016
edu.why8.cn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192.168.1.1路由器设置
Free English Tests for ESL/EFL, TOEFL®, TOEIC®, SAT®, GRE®, G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