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解析
(1)本问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以及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明确纵轴表示污染程度和GDP,横轴表示时间以及环境容量,实线表示GDP,虚线表示污染水平,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明白A点B点C点各代表什么,这是破题的关键,另一个重要信息就是注释。这是做题的关键。明白了这些注意点后,我们不难得出以下经济信息:第一,GDP发展与污染程度的关系:工业化起点时期GDP发展,污染也加剧;工业化中后期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时期,随着GDP进一步发展,环境污染程度会呈现下降的趋势;第二,环境容量与污染水平的关系;从重工业化时代到工业化基本完成阶段,污染水平超过环境的容量;在工业化初期以及工业化基本完成之后,污染水平低于环境容量;从表格中通过横向比较我们可以得出:我国环保投资总额以及其占GDP比重,呈现上升趋势,通过注释又不难看出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2)本问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措施型试题。通过审设问,我们可以明确考查的知识:第一小问考查宏观调控,主体是政府,涉及的知识点:宏观调控原因,宏观调控手段,财政的作用;第二小问考查主体是企业,至于企业怎样做,一定要审材料明确国外企业的做法,据此给我们的启示: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3)审设问可知本问属于措施型试题,主体是国家;审材料可得出要推进城镇化必须正确处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和城市化也协同发展。因此我国一方面要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另一方面又要加强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
(4)本问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审设问可知考查文化生活中文化对人影响这一考点,主体是公民。可以从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表现等角度进行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