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要微词,不要危机;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据此回答题。1.2012年是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20周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邓小平当年荡气回肠、振聋发聩的声音,对当前的改革开放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这主要是因为A.改革不断地解决社会基本矛盾B.改革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C.改革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D.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2.进行政府机构改革,是因为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C.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D.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3.改革开放以前,人们理解的公平、正义往往是一种平均主义。现在,人们理解社会公平、正义时有两个基本的价值取向,一个是让全体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另一个是为每个社会成员自由充分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和平等的机会。这表明 ①价值观具有时代性、历史性 ②认识发展具有无限性③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导向不同④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试题及答案-解答题-云返教育

    • 试题详情

      宁要微词,不要危机;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据此回答题。
      1.2012年是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20周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邓小平当年荡气回肠、振聋发聩的声音,对当前的改革开放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这主要是因为
      A.改革不断地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B.改革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C.改革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D.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2.进行政府机构改革,是因为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C.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D.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改革开放以前,人们理解的公平、正义往往是一种平均主义。现在,人们理解社会公平、正义时有两个基本的价值取向,一个是让全体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另一个是为每个社会成员自由充分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和平等的机会。这表明

      ①价值观具有时代性、历史性  ②认识发展具有无限性
      ③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导向不同
      ④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试题解答


      见解析
      1.A
      2.B
      3.D
      试题分析
      1.该题考查改革,C观点错误,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这主要是因为改革不断地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故A观点符合题意,BD观点与题意无关,故答案应选A。
      2.该题考查人类社会基本矛盾,题干说的是政府机构改革,政府机构属于上层建筑,所以进行政府机构改革,是因为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故B符合题意,ACD均没有体现,故答案应选B。
      3.该题考查认识、价值观,从题干来看,改革开放以前,人们理解的公平、正义与现在人民的对它的理解是不同的,说明价值观具有时代性、历史性,认识不断发展,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故①②④符合题意,③没有体现,故答案应选D。 考点1:寻觅社会的真谛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相关试题

    MBTS ©2010-2016 edu.why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