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试题及答案-高中历史-云返教育

    •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历
      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材料2:

      材料3: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制度的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曰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
      ——材料均摘自《中西对比500年》
      请回答:
      (1)据材料1指出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分布领域有何特点?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2)指出材料2中图一、图二发明对欧洲社会的进步、世界文明发展的作用。
      (3)根据材料3分析说明四大发明没有推动中国社会转型的原因。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惑,指迷失方向)
      材料2:据《萍州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材料3: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4: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请回答:
      (1)从材料看,司南最迟发明于何时?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它的辨别方向的功能?
      (2)应该如何理解材料3的内容?
      (3)材料4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4)指南针在近代欧洲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曾在当代最有益且最具想象力的书中,做了如下的结论:“古代的中国,他们苦心经营,完成最完美的社会形态,犹如一个典型的模范社会……中国创造了为今日人们已知的,最高级的世界文明……中国的伟大吸引了我,使我感触良多……这个国家的伟人们,跟我们德人比起来,代表更高一层的文化水平……一些君子型的人物……代表一种非常高尚社会的典型。”
      尽管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火药、纸、丝、印刷术和瓷器,但我们还不能认定中国是一个工业上善于发明的民族。尽管他们在艺术上有创作的天才,发展他们自己的艺术形式,而且达到非其他民族、非任何时代所可比拟的完美境界。但在1912年以前,他们仍然满足于古代的经济方式,嘲笑那种可以增如效率、节省人力的政策。虽然他们是世上第一个使用煤炭作燃料的民族,虽然他们早于公元前122年即有小量的开采煤矿,但他们并没有发明什么机器来节省人力。以致至今仍有大部分的矿产资源未开采。虽然他们旱知道如何制造玻璃,但他们却宁愿自西方输入这些东西。……在举止方面,中国比较喜欢彬彬有礼的传统规矩和学问,而不欣赏刺激的、变化的科学和财阀政治。中国在对世界所贡献出的许多伟大的文化中,对于物质技术生活的贡献最弱。
      ——摘编自(美)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大系》
      评价上述材料中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某一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十分必要。阅读材料: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主张“仁”与“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① ②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应“遏人欲而存天理。”
      材料四 李贽公开以“异端”自居,毕生以反对礼教、抨击道学为已任……反对“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提出天理、人欲没有区别的见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①和②的主张分别是谁提出的?(2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董仲舒的思想主张。(2分)
      (3)材料三体现了什么观点,该学派有何认识论?(2分)
      (4)根据材料四,指出李贽的主要观点。(不许照抄原文)(2分)
      (5)你如何正确看待传统思想文化?(2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牙行是市镇经济结构的中枢,操纵市镇经济的运作:“市中贸易,必经牙行,非是,市不得鬻,人不得售”;举凡“花、布、柴、米、纱。下及粪田之属,皆有牙行,类皆领贴开张”。在这一时期(明中后期)的中国与葡萄牙、西班牙、日本等国的贸易中,中国以出口生丝、丝织品、瓷器等为主,进口少量土特产,明显的出超,葡、西、日等国商人不得不以大量白银支付贸易逆差,于是美洲和日本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成为这一时期中外贸易的显著特点。
      ——樊树志《晚明史》
      材料二:时文被大批地印刷和流传是在明代的成化年间以后。成化之前,世间无刻本时文。杭州通判沈澄刊印了一册《京华日钞》(时文选集),获得了重利。从此以后形成风气,甚至达到了书坊非举业不刊,市肆非举业不售,士子非举业不览的地步。……顾炎武曾说过:“至一科房稿之刻,有数百部皆出于苏、杭,而中原北方之贾人,市买以去。”
      ——杨念群《何处是“江南”》
      材料三:明清时期江南商品经济快速发展,但没有出现类似于英国的工业革命。一些学者把明清江南经济与英国经济进行比较,力图找到明清以后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欧的原因。
      黄宗智提出了解释明清江南经济发展的“内卷化”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江南的农户家庭虽然通过增加劳动力的投入获得了较高总收入,但由于人口压力导致的劳动报酬递减,人均日产盈却是下降的。劳动生产率的下降导致社会虽然有“增长”但是却没有发展,也就是出现“无发展的增长”。他把江南经济运行的这一方式称为“内卷化”或“过密化”。黄宗智认为,真正的“发展”意味着通过增加单位劳动的资本投入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即如18世纪英国农业以及现代机械化农业所展示的情形。但是,明清时期中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则是出现了“内卷化”,成为“没有发展的增长”的典型代表。
      彭慕兰的核心观点是:18世纪以前,东西方处在基本同样的发展水平上,西方并没有任何明显的和独有的内生优势;18世纪末19世纪初,历史来到了一个岔路口,东西方之间开始逐渐背离,分道扬镳;此后距离越来越大。造成这种背离(即西方走向了近代化而中国却没有)的主要原因,一是美洲新大陆的开发,二是英国煤矿优越的地理位置。彭慕兰把这个东西方分道扬镳的过程称之为“大分流”。
      (1)根据材料一,概述明代商品经济发展状况。(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出版时文反映了哪些现象?(8分)
      (3)根据上述材料,试分析江南地区在明清时期,因为哪些因素从而没有走向近代化。(8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即使具有军事天才和精良的武器,如果不是恰好出现在适当的历史关头,蒙古人也不可能成为世界的征服者。若在汉朝或唐朝,团结强大的中国能轻而易举地制服他。……然而13世纪,中国已分成若干势力且处于衰落时期,……征服战争持续了45年,最后于1279年彻底消灭南宋军队。
      材料二 蒙古人的侵略具有深远意义,他们促进了欧亚大陆间的相互影响,众所周知,在技术领域里,蒙古统治下的和平导致了中国发明的大批外传,……蒙古统治下的和平带来了伟大的突破,它使人们的视野从地中海转向欧亚大陆,正如后来的哥伦布和达·伽马把人们的视野相应地从欧亚大陆转向全球一样。
      ——均引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概括蒙古族统一中国的原因。(8分)
      ⑵材料二中“中国发明的大批外传”指什么?(4分)根据材料二,概述元朝时期世界的特点及其对世界的历史进程的影响。(4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分)
      材料一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材料二 太史令南阳张衡对曰:“……中间以来,妖星见于上,震裂著于下,天诫详矣,可为寒心。明者消祸于未萌。今既见矣,修政恐惧,则祸转为福矣。”
      ——《资治通鉴·汉纪》
      材料三 张衡的仪器叫“候风地动仪”。为什么是“候风”?古人认为,地震是因为阴阳两气相搏而成。我们现在的科学认为是地壳板块和板块之间相互挤压而产生地震。……既然有气的变化,那么就会产生风,所以它叫候风。张衡做的装置就是来测定气的变化的,气的变化就是风,那么哪个地方有地震,哪个方向就有气的变化。就有风来,就可以测到。当然这个“风”还是跟震动有关的。“阴阳气”是用一种物理的概念而不是神秘的概念来解释地震,应该说是当时的科学。
      ——孙小淳(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所长)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张衡发明的地动仪的功用。有人对张衡制造地动仪的真实性持怀疑态度,你是如何认识的?(9分)
      (2)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评价张衡在科学研究中的认识视野。(6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13分)美国历史学家墨菲认为,宋朝是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的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
      命”。……中国首次出现了聚集了大量人口的商业大都市,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些都市是商业中心而非政治中心。
      ——费正清(美国)《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到宋朝,已呈现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其中的三项——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在宋朝有了划时代的突破。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子文集》卷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宋朝“商业革命”出现的主要表现。(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在宋朝有了划时代突破的表现。并分别概括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意义。(6分)
      (3)宋代儒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依据材料三,说明宋代儒学发展的新特点。(4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25分)我国古代医学发达,中医中药至今仍在世界医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已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工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材料二 从宋太祖开宝年间开始,北宋政府和私人都编辑和刊印了医药学或医方的书籍:属于医药学方面的有几次增订的《本草》等,属于医方的有《太平圣惠方》等。从唐代以来,中国和阿拉伯之间的交通贸易日益频繁,外国的香药如乳香、龙脑、蔷薇水等都先后传入中国,因而在宋代官私编刻的医药学书籍当中,新药品种得以不断增加,至北宋末年所编刻的《政和经史证类本草》新增药品628种。
      北宋初年的医书都是辗转传抄的,其中所载经络俞穴部位很紊乱,仁宗初年,医官王惟一设计用铜铸成人体模型,刻画经穴,标注名称,铜人的铸造是北宋医生在医学上的一大贡献。此外,膏丹丸散等熟药的大量制作和应用,也是从北宋初年开始的,熟药的应用较汤药大为便利,这也是中国医学的一大进步。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三 中医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医疗原则。中医认为,人与自然环境、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因而影响健康和疾病的因素,既有生物因素,又有社会和心理因素。同时人体本身也是一个有机整体,人的五脏与五体,九窍、五声等相互联系,组成人体和五个系统,在此基础上又根据脏腑的表里关系通过经络联系起来,共同协调来完成人的生命活动。此外,中医还提倡“不治已病,治未病”。提醒人们从生命开始就要注意防病于未然。《淮南子》说“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
      ——邝日建《中医学的特点、特色和优势》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中医得到发展的有利因素。(10分)
      (3)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医体现了哪些中国传统文化观念。(11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
      材料二 何谓本?曰: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悌,地养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礼乐,三者相为手足,合以成体,不可一无也。无孝悌则亡其所以生,无衣食则亡其所以养,无礼乐,则亡其所以成也。
      ——《春秋繁露》
      材料三 为吾民者,父义,兄友,弟敬,子孝……。以上同保之人今仰互相劝戒,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宗姻,周恤邻里,各依本分……。保内如有孝子顺孙、义夫节妇,事迹显著,即仰具申,当依条旌赏。萁不率教者,亦仰申举,依法究治。
      ——《朱熹集》卷一百
      材料四 或曰:臣不与子并称乎?曰:非也。父子一气,子分父之身以为身。故孝子虽异身,而能日近其气,久之无不通矣。……君臣之名,后天下而有之者也。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夫然,谓之臣,其名累变;夫父子固不可变者也。
      ——《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孔子“仁”论体系的逻辑结构(2分)。
      (2)材料二董仲舒从什么层面论证孝存在的正当性?结合所学,指出汉代有利于“孝”发展的条件。(4分)
      (3)材料三所反映的做法产生怎样的直接效果?朱熹的思想在历史上有什么影响?(3分)
      (4)概括材料四的主要观点,反映出这一时期的儒家思想呈现怎样的时代特征。(3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将黏土刻成一个个单子,烧硬后用于排版印刷,印完一版,单字可卸下以备再用。此项技术最早记载于
      A.《史通》 B.《农政全书》
      C.《农书》 D.《梦溪笔谈》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2011年9月,我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天宫”的名字来源于古代人民对太空的称呼。下列关于古代科技的表述,正确的是
      A.我国古代科技一直居世界领先地位 B.在四大发明中最早出现的是造纸术
      C.指南针是麦哲伦环球航行的重要条件 D.明清时期古代科技飞速发展成就显赫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正是中国古代文明,即那些传教士花费毕生精力,在努力教化中国人的过程中传播过去的文明,曾经成为打碎欧洲中世纪文明的有力武器。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
      材料二 在公元元年,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占到世界总量的26.2%,仅次于印度,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公元1500年,中国超过印度,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公元1700年,中国的GDP占到世界总量的22.3%,而欧洲占24.9%,中国的GDP大致与整个欧洲相当。公元1820年,中国的GDP占到世界总量的32.9%,远高于欧洲、美国和日本的总和。1870年,中国的GDP滑落到世界总量的17.2%。
      ——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材料三 在17、18世纪,中国人在欧洲人心目中,是天才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是有高度文明的民族。但殖民主义者侵入中国以后,中国的许多弱点都暴露出来了。首先是中国因为不强,在信奉优胜劣败的欧洲人眼中,中国不行了……久而久之,欧洲人忘记了他们曾经有一段崇拜中国文化的历史. 而我们中国人也忘记了自己过去在欧洲人心目中的地位。
      ——季羡林为《中国纪行》所作的序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列举三项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文明"曾经成为打碎欧洲中世纪文明的有力武器"。(3分)
      (2)古代中国的GDP一直位居世界前列的原因有哪些?试从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作简要分析。(4分)
      (3)材料三说"殖民主义者侵入中国以后,中国的许多弱点都暴露出来了。"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的许多弱点"造成中国国力不强的具体原因有哪些? (2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管仲说:“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世之仪表也。……夫生法者君也”;荀况说:“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可见古代中华法系的突出特征是
      A.法源于君、以礼入法、礼刑结合 B.法律至上、有限君权、法权平等
      C.以礼入法、司法独立、礼法治国 D.尚礼重法、敬德保民、人性教化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技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他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改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经济停滞倒退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孔子曾说,三代皆敬事鬼神。夏道遵命,事鬼敬神而远之,……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而其弟子问鬼神事时,孔子答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材料二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
      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材料三 阿尔帕说:“……大多数的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彼特拉克说:“真正的高贵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
      (1)据材料一指出,三代到春秋时期人们对“人”的认识有何变化?并简要分析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2分)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2分)
      (3)材料三反映了人文主义者的什么思想?(2分)
      (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人文主义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2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下图是对我国古代哪项科技发明的记载?

      印刷术B.造纸术C.丝绸织造D.瓷器制作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下列关于儒学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B.西汉时期儒家思想具有神学倾向
      C.宋代儒学新在儒学哲学化
      D.明清时期儒学走向极端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为了完成下列“中外文化交流”时间轴,在“?”处应填上

      A.日本派出遣唐使 B.严复所译《天演论》发表
      C.火药传入阿拉伯地区 D.利玛窦和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认为:“儒家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这主要是指儒家思想
      A.强调礼仪和社会责任 B.强调“德治”和“君轻民贵”
      B.强调“仁”和“仁政” D.强调“有教无类”和“温故知新”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高中历史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分页列表

    1 2 3 4 5 6 7 8 9
    MBTS ©2010-2016 edu.why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