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试题及答案-高中历史-云返教育

    • (24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阅读讲话片段,回答问题。

      片段一 50年前,……毛泽东主席和戴高乐将军以超凡的战略眼光,毅然作出中法全面建交的历史性决策,在中法之间同时也在中国同西方世界之间打开了相互认知和交往的大门。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法建交的政治背景及对中国的影响。(6分)
      片段二 50年来,双边贸易额比建交之初增加500多倍;人员往来从无到有,已经
      接近每年200万人次;有5万法国人正在学习汉语,学习法语的中国人数达到10万。
      (2)片段二运用了数据说明方法。这些数据反映出哪些信息?(4分)
      片段三 中国和法国都是有着独特文明的古老国度。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中国诸子百家学说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声名远扬的法国思想家们为全人类提供了宝贵精神财富。进入近现代,两国都经历了民族苦难、战火洗礼和对发展模式的艰辛探索,走出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罡。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诸子百家学说中具有世界性文化意义的内容。(4分)伏尔泰等法国思想家们为人类提供了哪些宝贵精神财富?(4分)
      (4)以史实说明片段三中所说近现代史上中法两国的相似经历。(6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今年是苏德战争爆发70周年,苏联解体2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事年表
      1939年8月23日
      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1945年8月8日
      苏联对日宣战
      1939年9月1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88年6月-7月
      苏共19次代表会议,首次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公开性,民主化和社会主义一件的多元化
      1941年6月22日
      苏德战争爆发
      1942年1月1日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1942年7月-1943年2月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989年-1990年
      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14个发生民族骚乱和流血冲突
      1945年2月
      雅尔塔会议
      1945年4月30日
      苏军攻克柏林
      1991年12月
      苏联正式解体
      材料二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
      (1)根据大事年表提到的历史事件,分析苏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8分)
      (3)从思想、社会和政党政治三个方面,分析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是如何导致苏联解体的。(8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大国崛起》
      材料二 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了,两、三年内使为时常象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
      “一道铁幕已经在整个欧洲大陆降下。”和平鸽无法穿越这道铁幕,世界被划分为东方和西方。
      ----《大国崛起》
      (1)材料一中“相逢一笑氓恩仇”指的是哪两个国家?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两个事例。(4分)
      (2)材料二中“东方和西方“的核心国家各是谁?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两个事例。(6分)
      (3)结合材料说明导致大国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以上大国关系的变化对当时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1989年,世界政局深受东西方冲突的影响。美国和苏联这两股新兴势力都试图主导战后国际新秩序,又因双方政府构建、经济制度的不同,分歧更加突兀,很快“冷战”局面彤成了。越来越多的国家与两大势力结盟,卷入相互对峙的局面。美苏两大阵营间不断升级的军备竞赛,使全球笼罩在核威胁的阴影下。为了不被强行纳入大国集团体系,那些在二战后赢得民族独立的前殖民国家纷纷投身于不结盟运动中。
      ——(德)克劳斯·伯恩德尔等《图说世界史·现代卷》
      材料二 冷战支配了战后的重建活动。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冷战,以意识形态的斗争和宣传战为特征,但在某些地区,冷战也会变热,如1950—1953年间的朝鲜战争,冷战也有升级为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更具破坏力的战争的危险。
      ——(美)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
      材料三 1945年以来,人类前所未有地几乎在各个领域都取得巨大进展,但是,成果的分配却并不公平,西方工业大国从中获取绝大部分财富。于是,世界政治的冲突不再是东西方之间,而是南北区域之间、贫富差距之间的冲突。
      ——(德)克劳斯·伯恩德尔等《图说世界史·现代卷》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冷战”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和影响。(5分)
      (2)材料三中“南北区域”之间的冲突指什么?导致“世界政治的冲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5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应该如何应对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关系。(4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美国学者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打败轴.。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
      材料二 美国学者沃尔特.拉弗贝指出:希腊内战美国没有理由介入.但美国选择了戏剧性的办法,要求国会在一场世界性的反共战争中支持政府,之后的1948到1950年,美国给16个欧洲国家1 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九成是赠予,一成是贷款。
      材料三 2001年9月11日可能是美国历史上最令人恐惧的一天,乔治.w.布什也在情感上亲身经历了这个新生的可怕事件.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他可以采取行动.2001年9月20日布什首次向世界传达了这样一种信息。“要么跟我们在—起,要么跟恐怖分子在一起。”
      (1)材料一中“世界不得不重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当时美国“戏剧性”的选择主要表现为哪两大政策?这两大政策间关系如何?(8分)
      (3)乔治.w.布什的观点实际上体现出一种单边主义的外交理念。现实表明这种观点只是一种妄想,为什么?(6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22分)二战结束以来,国际局势风起云涌,变化莫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5月9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然而,就在人们欢庆胜利的激情犹酣之时,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乔治·凯南:被误读的遏制政策之父》
      材料二 漫画《时代的标志》:Welcome to Moscow(莫斯科)。据说莫斯科的麦当劳是全世界经营最好的分店。

      材料三 当《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的作者米尔斯海默用其传统现实主义理论来审视中国和平崛起时,他得出了中国不可能和平崛起的结论。而美国著名战略家布热津斯基在批驳米氏的观点时称,当理论已经与现实不符时,应当修正理论,而不是改变现实。……事实上,在中国崛起开始受美国战略界关注之时,也正是中美关系在“9·11”之后进入了一个新蜜月期之日。崛起大国必定要同霸权国家走向冲突的理论明显与事实相悖。…… 传统现实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理论支点是,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及国家发展的无限性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这必然导致国家之间会为了争夺资源而战。那么,这个矛盾是否无解呢?美国兰德公司研究员查尔斯·沃尔夫曾提出“宇宙空间论”,认为:正像宇宙空间是不断扩展的一样,在一个全球化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中,一个国家的“和平崛起”将扩大其他国家可占领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空间。……
      ——刘建飞《中美关系:走出大国政治的悲剧》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乔治·凯南说“战争才刚刚开始”这一言论出台的背景(4分),并指出美国在这场“战争”中采取了哪些主要行动。(6分)
      (2)材料二漫画体现了什么经济现象(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政治背景。(2分)
      (3)归纳材料三作者的主要观点(4分),并用史实予以论证(4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战后)在欧洲的每一处,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支持率都在攀升。……在法国、意大利和芬兰,共产党得到了全部投票的20%;在比利时、丹麦、挪威、荷兰和瑞典则接近10%。在东欧国家,20%至50%的平民支持左翼政党。……令美国人感到震惊的是,1945年7月,英国的工党夺取了胜利,把温斯顿·丘吉尔赶下了台。
      ——(美)梅尔文·莱弗勒《人心之争——美国、苏联和冷战》
      材料二 戈尔巴乔夫在其执政结束后说:冷战是一场没有必要的严重悲剧,源于美苏两国对对方战略和意图上的误解,双方都把对方的战略意图往最糟糕的方面考虑,导致了两国对外政策的僵化。
      请回答:
      (1)二战后,欧洲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支持率攀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欧洲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支持率的攀升说明了什么?(10分)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冷战的原因。(6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美国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曾说:“尼克松和基辛格这对奇特的搭档毕竟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尼克松任美国总统期间调整外交政策的特点是
      ——姚椿龄、杨宇光《舒曼计划及其产生的国际背景》
      【材料三】1964年1月,法国总统戴高乐正式宣布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同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法国政府同时公布关于中法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并互派大使。中法建交公报公布后,美国甚感震惊,但又无可奈何,只好由美国国务卿发表一个声明表示“遗憾”。而戴高乐则于三天后举行一个记者招待会,他非常自信地说:“法国承认中国只不过如实地承认世界”,他相信目前某些国家的政府“迟早会仿效”法国。
      ——摘编自《戴高乐言论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马歇尔推行“援助欧洲复兴”计划的目的何在?(2分)西欧国家对此计划持何态度,原因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舒曼计划与马歇尔计划的作用有何不同。(4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中法建交的重大意义。(2分)戴高乐的预言是否变成现实,试联系所学知识加以说明。(2分)
      (4)半个世纪以来,欧洲的联合呈何趋势,对世界政治格局有何影响?(2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在20世纪近一半的时间里,冷战不仅塑造了当时的国际关系格局,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卷入冷战国家的发展。阅读以下材料:
      1993年年末,比尔·克林顿曾脱口而出地说:“啊,我想念冷战。”确实,二战后美苏两国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除了给一些国家提供发展机遇外,还给了美国国力发展以多方面的刺激。有一个美国人就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对于美国这样具有多样性的国家,只有外部的各种挑战可以使它团结起来”。“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现在看来仿佛是一种奇思异想,许多美国人在50年代和60年代把两种制度的竞赛锁定为一种显示优越性的。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受到苏联挑战的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找到了帮助那些受压制者的‘国家安全’的理由。” ——齐世荣《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冷战的后果”为主题进行论证。(12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以内)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局势……几乎所有国家必在两种生活方式中选一种……集权政治之种子……在贫穷与争斗之劣土中蔓延及生长。重大责任及任务落到我们头上。
      ——杜鲁门1947年在美国国会发表的演说
      材料二 政治漫画,图中两导弹分别指代美国和苏联,导弹下法国人和德国人正在讨论。

      材料三 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两种生活方式”指的是什么?“重大责任及任务落到我们头上”表明美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当时国际形势的特点。两国讨论的结果推动了什么组织的建立?
      (3)“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新世界格局的确立,将取决于何种因素?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1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战后世界历史长编》
      材料二 尼克松说:“……二、如果某个核大国威胁我们某个盟国自由,或威胁我们认为其生存关系是美国安全检查国家的自由,我们将提供保护。三、在涉及其他形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的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的、经济的援助。但我们指望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员的主要责任。”他还说:“过去25年已经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
      材料三 美国总统卡特1980年1月在国情咨文中提出:“外部势力攫取控制波斯湾地区的任何企图,都将被看作是对美国根本利益的进攻。对于这种进攻,美国将使用包括军事力量在内的任何必要手段,予以击退。”……它是对尼克松主义以来美国推行避免卷入局部的地区性冲突政策的一种修正。……
      ——战后国际关系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杜鲁门所说的“转折点”意味着什么?(2分)
      (2)材料二中“某个核大国”是指哪个国家?“非常巨大的变化”是指什么?(4分)
      (3)对比材料一、二,美国的对外政策有何不同?(4分)
      (4)材料三提出的背景是什么?表明美国的政策与材料二相比有什么变化?(4分)
      (5)指出三则材料在本质上的相同点。(2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作为历史概念,“冷战”形象地概括了20世纪40年代—90年代的国际关系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乔治·凯南说:“……大家都会想起《伊索寓言》里太阳和北风比赛谁能使旅行者脱掉大衣的故事。这个旅行者就像是苏联势力。大衣就是它在东欧和其他用以掩盖它腹脏的极权和势力地区。使得那个顽固的旅行者最后脱去大衣的,不是北风的直接胁迫,而是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
      材料中“北风的直接胁迫”的含义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美国采取的“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3分)
      材料二:朝鲜战争作为冷战中的第一场热战……使冷战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白热化程度。
      ——摘自《冷战的起源与两级格局的形成》
      (2)20世纪50年代初期,除了出兵朝鲜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美国还采用了哪些冷战手段遏制新中国(3分)
      材料三:德国问题是冷战的核心问题之一。
      ——摘自《冷战时期的苏联对外政策》
      (3)材料三所说的德国问题是怎样形成的?(2分)
      (4)结合所学知识,简单概括冷战下的国际关系的特点。(3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

      国际格局是指人们超越国家界限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社会关系,它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等关系,20世纪先后形成了四个重要的国际关系格局。
      问题:(20分)
      (1)在方框中依次填出20世纪先后形成了四个重要的国际关系格局。(4分)
      (2)结合史实叙述二战后至今国际格局的演变趋势。(16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955年3月1日,丘吉尔在对众议院的一次演讲中指出,新式武器除改变战争外,还改变了国际关系。它不仅威胁着象英国这样的小国的生存,而且威胁着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生存.他断言:和平是恐
      怖(核武器)生产出来的健壮的孩子.
      材料二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的宗旨……中国早就向世界庄严宣告,不论现在还是将来,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胡锦涛在法国国民议会的演讲
      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新式武器(核武器)如何“改变了国际关系”。(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原因。试举两例说明中国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所做的贡献。(6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材料一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假使西方民主国家团结一致,严守联合国的原则,那么,它们推行这些原则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没有人会来冒犯它们。
      ————丘吉尔1946年在美国富尔顿的演说
      材料二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
      ————马歇尔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材料三 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北大西洋公约》
      请回答:(1)材料一中丘吉尔所说的“铁幕”下的国家和地区指的是哪些?(4分)
      (2)根据材料二,美国政府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2分)
      (3)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内容,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4)举例说明这一时期美苏对抗给欧洲和亚洲带来了什么影响?(4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10分)外交是一个国家、城市或组织等在国际关系上的活动,其目的在于建立能够满足彼此需求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描述中国在冷战中的“随机应变”时说:“(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自己确定为苏联的一个盟友。然后,在中苏分裂后,它把自己看作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第三世界的领袖,这使它付出了高昂代价,而获利却甚少。在尼克松政府做出政策调整后,中国开始寻求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均势游戏中充当第三方,70年代当美国似乎虚弱之时,它与美国结成了联盟,然后在80年代当美国军事力量增强。而苏联经济上衰弱并陷入阿富汗战争时,它转向与美苏保持等距离。然而,随着超级大国竞争的结束,‘中国牌’变得毫无价值,中国又一次被迫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它确立了两个目标:成为中华文化的倡导者,即吸引其他所有华人社会的文明核心国家以及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
      请回答:
      概括材料中亨廷顿关于中国在冷战中外交政策的观点(2分),对此观点进行评论(8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不超过250字。)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5月9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然而,就在人们欢庆胜利的激情犹酣之时,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乔治·凯南:被误读的遏制政策之父》
      材料二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及战后形势的发展,国际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两种根本相反的政治路线形成了:一方面是苏联和其他民主国家的政策,目的在于摧毁 帝国主义和巩固民主;另一方面是美国和英国的政策,目的在于加强帝国主义和绞杀民主。它们鉴于苏联及新民主主义国家已成为一种障碍……同时也就用新战争的威胁来支持这一运动。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关于国际形势的宣言》
      材料三 戴高乐将军警告他的后人“永远不要把法国的命运交到别人的手里”时,不会预料到有一天欧洲的经济和政治版图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不过戴高乐可以感到欣慰的是,他毕生所追求的法国复兴,通过将“法国的命运交在别人手里”实现了,他的国民在交出自已一部分命运的同时,也掌握了别人的一部分命运。我们还应该为欧洲的一体化记上另外一大功:欧洲经历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长时间的和平。
      ——《欧洲由对抗走向统一,国家间相互制衡为必要条件》
      (1)结合材料一和有关史实,说明“战争才刚刚开始”言论出台的背景,并指出美国在这场“战争”中采取了哪些主要行动。(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种根本相反的政治路线”所产生的影响。(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法国国民“在交出自己一部分命运的同时,也掌握了别人的一部分命运”的含义。它对我们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提供了哪些启示?(4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风云变幻,美苏“冷战”是这一时期国际关系格局的主旋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有位学者写了本书,作者在前言中说:本书评述的时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数月,结束于苏联的解体,美苏对抗是这个时代政治图景的主线。
      (1)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苏联的解体”作为此书的结束?(2分)“美苏对抗”在军事上主要表现在哪些事件中?(3分)
      材料二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认为美国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的历史因素。(4分)
      材料三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3)依据材料三的观点,你认为应如何评价美苏“冷战”。 (5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12分)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对20世纪的欧洲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某种意义上说, 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西方的衰落。伦敦、巴黎和柏林不再左右世界的新闻。它们也不再控制世界上的帝国。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
      欧洲除了在进入一个衰落的时期外,还在进入一个成功的时期:它的思想、技术和制度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迅速地传遍全球。从根本上说,这意味着欧洲三大革命——工业、科学和政治革命的传播……在战后的年代里,越来越多的民众积极地、自觉地卷入了西方化的进程。 
      当今时代的希望和危险远远超过世界历史上的任何时代。人类还从未看到过展现在他们面前如此灿烂夺目的前景,但人类同样从未见识过潜伏在这种景象后面的蘑菇云。
      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中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在20世纪近一半的时间里,冷战不仅塑造了当时的国际关系格局,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卷入冷战国家的发展。阅读以下材料:
      1993年年末,比尔·克林顿曾脱口而出地说:“啊,我想念冷战。”确实,二战后美苏两国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除了给一些国家提供发展机遇外,还给了美国国力发展以多方面的刺激。有一个美国人就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对于美国这样具有多样性的国家,只有外部的各种挑战可以使它团结起来”。“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现在看来仿佛是一种奇思异想,许多美国人在50年代和60年代把两种制度的竞赛锁定为一种显示优越性的。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受到苏联挑战的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找到了帮助那些受压制者的‘国家安全’的理由。” ——齐世荣《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冷战的后果”为主题进行论证。(12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以内)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高中历史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分页列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MBTS ©2010-2016 edu.why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