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内蒙古高考试题库 英语语法大全试题及答案-云返教育

    • 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指出,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下阶段要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材料体现了
      ①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③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④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答案解析
      类型: 单选题     难度系数:
    • 经理:“你今年才32岁,怎么已经有38年工作经验?”求职者:“毫不奇怪,那是因为加班过多的缘故呀!”上述幽默对话突出说明         
      答案解析
      类型: 单选题     难度系数:
    • 电磁波的概念:         
      答案解析
      类型: 填空题     难度系数:
    • 图中①~⑤表示某细胞的部分细胞器,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一定是高倍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
      B.④是细胞内生产蛋白质的机器,由蛋白质和mRNA组成
      C.结构①不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⑤有利于DNA、mRNA等大分子进出,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和信息交流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为了获得茁鄄胡萝卜素产品,某小组开展了产?-胡萝卜素酵母的筛选与色素提取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用的培养皿常用的两种灭菌方法是
      ;为了减少灭菌后器皿被污染,灭菌前应该 
      (2)为了筛选出酵母菌,培养基中添加了青霉素,其目的是
       
      (3)上图是灭菌锅及其局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乙、丙指示的依次是
        。 (填序号)
      ①安全阀、放气阀、压力表
      ②放气阀、安全阀、压力表
      ③安全阀、放气阀、温度表
      ④放气阀、安全阀、温度表
      (4)为了将分离到的菌株纯化,挑取了菌落在 3 块相同平板上划线,结果其中一块平板的各划线区均未见菌生长,最可能的原因是
       
      (5)为增加 茁鄄胡萝卜素提取量,在研磨酵母细胞时,添加石英砂的目的是
        ;研磨时  (填“需要”或“不需要”)添加 CaCO3,理由是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有时候知道某人的血液是否含有罗猴抗体(Rh)是很重要的。要测知某人P的血液是否含有罗猴抗体就要根据:
      A 某人P的血浆与不含Rh的红血球混合后是否凝结
      B 某人P的血浆与含有Rh的红血球混合后是否凝结
      C 某人P的红血球与某一无Rh的人的血浆混合后是否凝结
      D 某人P的红血球与某一有Rh的人的血浆混合后是否凝结
      答案解析
      类型: 单选题     难度系数: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中国一向是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也许在马可波罗时代以前好久,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允许的发展程度。……若易以其他法律和制度,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可允许的程度(即财富增长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的多。”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
      ⑴你是否同意亚当·斯密的“停滞”论,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理由。(4分)
      材料二 英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钱穆《英国通史》)

      ⑵材料二反映了英国什么经济现象?其形成原因有哪些?(6分)
      材料三 下图显示了工业化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

      注: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是工业化初期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是工业化起飞阶段;从20世纪中期到20世纪末,是以高技术产业为主的后工业化阶段;20世纪末至今,是信息化阶段。
      ⑶根据材料三,说明工业化以来环境质量变化的趋势,并分析造成这一变化趋势的原因。(6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中央集权制”要求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力由中央政府集中行使,它首先是一种政府行政体制,这并不等同于我们今天必须彻底否定的极权制、专制政体等制度范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通过对东西方社会的深刻分析,把集权视为国家的本质与生命基础,恰当指出“中央集权制”所具有的历史合理性。
      ——连朝毅《论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视阈的“中央集权制” 》
      (1)结合材料一、二,从政治制度的角度概括中国古代能够长期维持统一局面,使中华文明世代传承的原因。(4分)




      材料三 顾炎武认为,分封制与郡县制各有其得失,“封建(分封)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郡县之最大弊端即在于“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在宗法分封制下,天子与诸侯差别不大,“非绝世之贵”,所以,天子“不敢肄于民上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奉”。
      (2)依据材料三分析,先秦时期宗法分封制与秦统一后君主专制的不同?(4分)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顾炎武探讨这一问题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4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2017内蒙古高考试题库 英语语法大全相关试题试卷分类

    MBTS ©2010-2016 edu.why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