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江苏高考试题库我的高考我做主作文试题及答案-云返教育

    • 如今,高考加分、高考移民、高考作弊等关于高考公平和公正的话题在网络上持续升温,教育主管部门也再次面临着有关高考改革 的网络追问。
      对此,网友的观点可以说分成了两大阵营:
      一是认为“高考录取就该公正”
      网友“在水一方”:高考加分是社会不公平的表现,应坚决取消,加分政策被某些权势者利用,让人们谈加分而色变,失去了以加分促进高考公平的初衷,只能让教育公平变成一纸空文。
      二是“期待不拘一格录人才 ”
      网友“东方腾龙”:任何时代都应该建立一种特殊的机制,以突破普遍的选才标准,对某些方面有特长的人才,进行破格录取。
      网友“曼陀罗”:应该给那些有才华但偏科厉害的学生一次机会。
      针对网友的评论,有人认为,网络具有匿名性、虚拟性的特点,政府通过网络吸纳民意的方式进行决策不可取。请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这一观点。(12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中国汽车企业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功收购沃尔沃,成为首家海外并购世界级汽车品牌的中国民营车企。香港大公报引述商务部负责人的话称,未来商务部将继续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要求我们做到
      ①创新对外投资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
      ②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③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④发挥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方面的作用
      答案解析
      类型: 单选题     难度系数:
    • 2003年我国部分省份爆发流行性非典型肺炎,其主要是由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它与大肠杆菌的最明显区别是
      答案解析
      类型: 单选题     难度系数:
    • 如图,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  )
      答案解析
      类型: 单选题     难度系数:
    • (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何以不曰中华共和国,而必曰中华民国?此民字之意义,为仆研究十余年而得之者。······共和政体为代议制政体,世界各国隶于此旗帜之下者,······如美国则已有十四省树直接民权之模,而瑞士则全乎直接民权制度也。吾人今既易专制而成代议制政体,然何可固步自封,始终落于人后。故今后国民,当奋振全神于世界,发现一光芒万丈之奇彩,俾更近而抵于直接民权之域。代议政体旗帜之下,吾民所享者只是一种代议权耳。若底于直接民权之域,则有创制权、废制权、退官权。但此种民权不宜以广漠之省境实行之,故当以县为单位,对地方财政完全由地方处置之,而分任中央之政费。其余各种实业,则惩美国托拉斯之弊,而归诸中央。如是数年,必有一庄严灿烂之中华民国发现于东大陆,驾诸世界共和国之上矣。
      ——孙中山《中华民国之意义》(1916年7月15日)
      (1)依据材料说明孙中山为什么对“中华民国”的名称情有独钟。这体现了怎样的伟人风范?(4分)
      (2)概括提炼材料中孙中山的直接民权思想。这样的中华民国在近代是否真正建立起来?为什么?(6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西欧宗教改革产生的最深远的历史作用是
      答案解析
      类型: 单选题     难度系数:
    • (12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以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自交战以来,已阅四载,虽陆海将兵勇敢善战,百官有司励精图治,一亿众庶之奉公,各尽所能,而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之赤子,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停战诏书》(1945年8月14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日本《停战诏书》发布的历史背景。(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停战诏书》对侵略战争的辩解。(7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材料二、(楚庄王十六年,公元前598年)伐陈,杀夏征舒。征舒弑其君,故杀之也。已破陈,即县之。(秦惠文王十三年,公元前312年)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
      --------《史记》
      材料三、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中统、至元间……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百官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诸侯的主要对象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提炼出相关的历史信息。
      (3)材料三、四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些政治制度?这些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共同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2016江苏高考试题库我的高考我做主作文相关试题试卷分类

    MBTS ©2010-2016 edu.why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