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河南高考试题库软件iso下载试题及答案-云返教育

    •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这体现了
      答案解析
      类型: 单选题     难度系数:
    • 2014年3月18日,美国科学家宣布,他们发现了原初引力波穿越婴儿宇宙留下的 印记,这是宇宙刚刚诞生时急剧膨胀的首个直接证据,将有望帮助人类弄清宇宙诞生之谜。科学家的发现再次证明
      ①推动认识发展需要超越客观条件的限制
      ②世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需要不断扩展和深化认识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答案解析
      类型: 单选题     难度系数:
    • 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答案解析
      类型: 判断题     难度系数:
    • (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9.0级地震,并在日本东北太平洋沿岸引发巨大海啸。受11日大地震影响,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泄漏出的放射性物质以颗粒或气候形态存在于大气中并随大气环流扩散;从4月4日晚开始福岛第一核电站又向大海中排放含有低浓度放射性物质的核污水。但专家明确:2011年3~4月对中国环境的影响比较小。
      请用地理学原理解释为什么。(10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实验测得小麦、大豆、花生三种生物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含量如下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答案解析
      类型: 单选题     难度系数:
    • 若直线3x+2y-3=0和直线6x+my+1=0互相平行,则m的值为         
      答案解析
      类型: 单选题     难度系数:
    • 阅读材料:(20分)
      材料一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材料二 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它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
      不仅如此,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节录《二一九法令》
      材料三 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亚历山大二世在农民与土地问题所持的基本态度。(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态度产生的原因。(3分)
      (2)据材料二,说明法令条文中两种农民在权利规定方面的不同。(4分)
      (3)材料二中法令规定农奴获得自由的前提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令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并说明理由。(3分)
      (4)据材料三,指出“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的原因是什么?(2分)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1861年俄国改革未能平稳社会秩序的关键所在。(2分)
      答案解析
      类型: 解答题     难度系数: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武夷精舍记
      (宋)韩元吉
      武夷在闽粤直北,其山势雄深磅礴。自汉以来,见于祀事。闽之诸山皆后出也。其峰之最大者丰上而敛下,岿然若巨人之戴弁。缘隙磴道,可望而不可登,世传避秦而仙者蜕骨在焉。溪出其下,绝壁高峻,皆数十丈。岸侧巨石林立,磊落奇秀。好事者一日不能尽,则卧小舟抗溪而上,号为九曲,以左右顾视。至其地,或平衍,景物环会,必为之停舟,曳杖徙倚而不忍去。山故多王孙,鸟则白鹇、鹧鸪,闻人声或磔磔集崖上,散漫飞走而无惊惧之态。水流有声,竹柏丛蔚,草木四时敷华。道士即溪之六曲,仅为一庐,以待游者之食息。往往酌酒未半,已迫曛莫而不可留矣
      吾友朱元晦居于五夫里,去武夷山一舍,而近若其后圃,暇则游焉。与其门生弟子挟书而诵,取古诗三百篇及楚人之词,哦而歌之,潇洒啸咏,留必数日。盖山中之乐,悉为元晦之私也,予每愧焉。
      淳熙十年,元晦既辞使节于江东,遂赋祠官之禄,则又曰:“吾今营其地,果尽有山中之乐矣。”盖其游益数,而于其溪之五折,负大石屏,规之以为精舍,取道士之庐犹半也。诛锄茅草,仅得数亩。面势幽清,奇石佳林,拱揖映带。使弟子辈具畚锸,集瓦竹,相率成之。元晦躬画其处,中以为堂,旁以为斋,高以为亭,密以为室。讲书肄业,琴歌酒赋,莫不在是。予闻之,恍然如寐而醒,醒而后,隐隐犹记其地之美也。且曰:“其为我记。”
      夫元晦,儒者也。方以学行其乡,善其徒。非若畸人隐士遁藏山谷,服气茹芝,以慕夫道家者流。然秦汉以来,道之不明久矣。吾夫子所谓志于道,亦何事哉?夫子,圣人也,其步与趋莫不有则。至于登泰山之巅而诵言于舞雩之下,未常不游,胸中盖自有地。而一时弟子鼓瑟锵然,“春服既成”之咏,乃独为圣人所予。古之君子息焉者,岂以是拘拘乎?
      元晦既有以识之,试以教夫来学者,相与酬酢于精舍之下。俾或自得其视幔亭之风,抑以为何如也。
      是岁八年,颍川韩元吉记。
      (有删节)
      【注】 ①弁:帽子。②王孙:猴的别称。③赋祠官之禄:宋代优待官吏,官吏脱离实际职务,可以挂名掌管某祠,享受俸禄。④“春服既成”之咏:语见《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与弟子谈志向,曾皙鼓瑟,咏唱“春服既成”,其思想得到了孔子的赞同。⑤幔亭之风:相传秦始皇时仙人武夷君,中秋节在武夷山设幔亭一座,宴请山下的乡人。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4分)
      ⑴则卧小舟抗溪而上 ⑵元晦躬画其处
      ⑶相与酬酢于精舍之下 ⑷俾或自得其视幔亭之风
      【小题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和意义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 )
      A.岿然若巨人戴弁
      B.散漫飞走而无惊惧
      C.仅为一庐,以待游者食息
      【小题3】文中对“武夷精舍”的环境与布置有着细致的描写,请概括其特点。(3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往往酌酒未半,已迫曛莫而不可留矣。(3分)
      (2)讲书肄业,琴歌酒赋,莫不在是。(3分)
      (3)非若畸人隐士遁藏山谷,服气茹芝,以慕夫道家者流。(3分)
      答案解析
      类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

    2015河南高考试题库软件iso下载相关试题试卷分类

    MBTS ©2010-2016 edu.why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