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解析
第(1)问中提到的“孔夫子”指是孔子,他是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是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儒家文化圈及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第(2)问中提到的孔子的言论被他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指月》为代表。
第(3)问可以结合孔子对后世的影响来进行评价。孔子在政治上提出“仁义礼智”的学说,他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等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因此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孔子还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的口号,在古代率先打破‘学在官府’的贵族垄断文化格局,提倡在平民阶层中普及文化教育,而且身体力行。
第(4)问列举孔子的教育思想即可,比如:不学礼,无以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因材施教”; “温故而知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