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搜索
高中数学
小学
数学
语文
英语
初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思品
高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首页
我的试题
试卷
自动组卷
教材版本:
全部
课本:
全部
题型:
全部
难易度:
全部
容易
一般
较难
困难
年级:
全部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年级:
全部
初一
初二
初三
年级:
全部
高一
高二
高三
年份:
全部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2007
2000-2006
地区:
全部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安徽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西藏
新疆
浙江
福建
辽宁
四川
黑龙江
内蒙古
填图题,读图填空(每空2分,共6分)写出左图中的国家名称A B C试题及答案-解答题-云返教育
试题详情
填图题,读图填空(每空2分,共6分)
写出左图中的国家名称
A
B
C
试题解答
见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A点在北方,是魏国;B点在长江中下游的西南一带,故属于蜀国;C点靠近东南海一带,属于吴国。分析: 考点1: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三分天下,成犄角对???局面。 1、官渡之战(200年) (1)背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 (2)交战双方:袁绍和曹操 (3)概况:曹操用计火烧袁军粮草,以少胜多,大败袁绍。 (4)结果和影响:官渡之战后,曹操基本统一北方。 2、赤壁之战(208年) (1)背景和原因:官渡之战后,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继而想要统一南北。 (2)交战双方:孙权和刘备联合对抗曹操。 (3)结果:孙刘联军用火攻,以少胜多,大败曹军。 (4)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5)成语:三顾茅庐 3、★★三国鼎立的形成
国号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备 注
魏
220年
曹丕
洛阳
东汉结束
蜀
221年
刘备
成都
吴
222年
孙权
建业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230年派卫温到达夷
知识点拓展 历史背景 魏、蜀、吴三国鼎立期间,虽然兼并战争仍旧继续进行,但是,由于三国的统治者为了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势力,
都比较重视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安定。比起东汉末年那种无数军阀割据的纷乱局面来,相对地说要好得
多。实际上三国鼎立是中国遭受十几年大破坏以后逐渐恢复统一的一个过渡阶段,三国的统治者在本国内所采取的某
些政治、经济措施,如曹操的屯田和九品中正制的推行;蜀汉诸葛亮的“西和诸戎,南抚夷赵,外结孙权,内修政治”
的策略;孙吴发展世家大族的统治政策等,客观上对全国的统一都起着有益的作用,它们的产生和存在都是合理的。 这其中贡献最大的当数曹操。无论军事还是文学,他都引领了这个时代的潮流。正是他的出现,使得原本复杂 的三国局面变得更加异彩纷呈、扑朔迷离。 时间年代表 1、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官渡之战。200年袁绍十万大军,主力直逼曹军所在地官渡,曹操只有三四万
人,曹操火烧袁军粮草,大败袁军。
2、208年曹操率二十多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南北,孙刘联军五万人马在长江沿岸的赤壁一带和曹军对峙,周瑜指挥
联军火烧赤壁,大败曹军。
3、220年,曹丕废汉献帝,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
4、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5、蜀国丞相诸葛亮,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人称“卧龙”。
标签
七年级上册
华师大版
中华书局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版
冀教版
中图版
川教版
解答题
初一
历史
官渡之战
相关试题
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分久必合,由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是炎黄子孙共同的心愿,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1)阅读材料一,请回答:材料一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1分)他诗中所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1分)材料二:(2)依据材料二两幅图片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2分)材料三:秦朝政治体制示意图(3)依据材料三所示信息,指出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的名称。(1分)秦建立这一制度,采用的是战国末期哪一位思想家的哪一思想?(2分)材料四:“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 道,勿使并用。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4)材料四中提到的是汉武帝实行的什么措施?(1分)除此以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他还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材料五: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三国志?诸葛亮传》(5)材料五中提到“操遂能克绍”,这是指哪次战役?(1分)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在哪一次战役后奠定的?(1分)材料六: 三国鼎立形势图:(6)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诸侯割据,军阀混战的局面,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请根据材料六《三国鼎立形势图》正确填写三国的名称。(3分)A ;B ;C 。?
读图填空题(共12分)读《三国鼎立形势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00年,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战例是 ;208年,以少胜多,打败了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基础的战例是 。(4分)(2)完成下列表格:(8分)建立时间建立者国号都城曹丕魏洛阳221年蜀(汉)222年孙权建业?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下面能正确直观反映出三国鼎立形势的是?
根据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的共同点,在下列选项中选出一个与其相符的战役?
东汉末年,孙权、刘备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的决定性因素是?
曹军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重要战役是 。?
同盟是政治的核心问题之一,国家间的结盟问题往往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而大国间的结盟状况又会对国际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结合课本知识回答问题。(6分)材料一:材料二: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到二战结束时共有52个国家加入了同盟。材料三:美国在军事方面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材料四: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回答问题:(1)材料一中的两大集团的竞争最终导致了什么后果?(1分)(2)《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什么? (1分)(3)材料三中的两大组织对抗形成了什么格局?这两个组织中当前还在继续发展的是哪一个?(2分)(4)“欧盟”建立的重要影响有哪些?(1分)(5)结合中国(或世界)历史上另外的一个例子谈谈同盟(合作或团结)的作用。(1分)?
古代史上发生过很多以少胜多的战役,其中为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官渡之战 淝水之战 ,发生在383年前秦与东晋之间的战役是官渡之战 淝水之战 。?
下列政权中,曾一度统一黄河流域的是①曹魏 ②西晋 ③前秦 ④北魏 ⑤东晋?
下列对三国时期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北京人
山顶洞人
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5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
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商朝的建立与灭亡
西周的分封制
西周的建立及疆域
西周的灭亡和东周的建立
夏朝的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建立
夏朝的灭亡
第三单元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
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
秦统一中国及秦疆域图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
三国鼎立的形成
MBTS ©2010-2016
edu.why8.cn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192.168.1.1路由器设置
Free English Tests for ESL/EFL, TOEFL®, TOEIC®, SAT®, GRE®, G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