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填图题,读图填空(每空2分,共6分)写出左图中的国家名称A B C试题及答案-解答题-云返教育

    • 试题详情

      填图题,读图填空(每空2分,共6分)

      写出左图中的国家名称
      A

      B
       
      C
       

      试题解答


      见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A点在北方,是魏国;B点在长江中下游的西南一带,故属于蜀国;C点靠近东南海一带,属于吴国。分析: 考点1: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三分天下,成犄角对???局面。 1、官渡之战(200年) (1)背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 (2)交战双方:袁绍和曹操 (3)概况:曹操用计火烧袁军粮草,以少胜多,大败袁绍。 (4)结果和影响:官渡之战后,曹操基本统一北方。 2、赤壁之战(208年) (1)背景和原因:官渡之战后,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继而想要统一南北。 (2)交战双方:孙权和刘备联合对抗曹操。 (3)结果:孙刘联军用火攻,以少胜多,大败曹军。 (4)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5)成语:三顾茅庐 3、★★三国鼎立的形成
      国号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备 注
      220年 曹丕 洛阳 东汉结束
      221年 刘备 成都
      222年 孙权 建业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230年派卫温到达夷
      知识点拓展 历史背景   魏、蜀、吴三国鼎立期间,虽然兼并战争仍旧继续进行,但是,由于三国的统治者为了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势力,
      都比较重视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安定。比起东汉末年那种无数军阀割据的纷乱局面来,相对地说要好得
      多。实际上三国鼎立是中国遭受十几年大破坏以后逐渐恢复统一的一个过渡阶段,三国的统治者在本国内所采取的某
      些政治、经济措施,如曹操的屯田和九品中正制的推行;蜀汉诸葛亮的“西和诸戎,南抚夷赵,外结孙权,内修政治”
      的策略;孙吴发展世家大族的统治政策等,客观上对全国的统一都起着有益的作用,它们的产生和存在都是合理的。 这其中贡献最大的当数曹操。无论军事还是文学,他都引领了这个时代的潮流。正是他的出现,使得原本复杂 的三国局面变得更加异彩纷呈、扑朔迷离。 时间年代表 1、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官渡之战。200年袁绍十万大军,主力直逼曹军所在地官渡,曹操只有三四万
      人,曹操火烧袁军粮草,大败袁军。
      2、208年曹操率二十多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南北,孙刘联军五万人马在长江沿岸的赤壁一带和曹军对峙,周瑜指挥
      联军火烧赤壁,大败曹军。
      3、220年,曹丕废汉献帝,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
      4、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5、蜀国丞相诸葛亮,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人称“卧龙”。

    官渡之战相关试题

    MBTS ©2010-2016 edu.why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