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解析
(1)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股价突然崩盘,股票价格下降得连场内的自动行情收录机都赶不上,当天1289万股易手。29日,美国股市又一次出现大幅崩盘,当天1641万股票交易。到11月中旬,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下降40%以上。股票市场的崩溃成为经济危机爆发的导火线,很快涉及到其他领域,引发了大规模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首先加深了各国国内的社会危机。其次,使各国关系紧张,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
(2)罗斯福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应对经济危机,且其应对措施基本上以立法形式出现。这种由政府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与美国传统的“自由放任”思想背道而驰。这是他与前任总统胡佛在应对经济危机时最大的区别。
(3)经济危机的到来使同时还要负担一战赔款的德国人民负担加重,德国中下层人民生活急剧恶化,强烈要求改变现状,希望得到国家强有力保护成为大多数德国人的愿望。由于希特勒承诺解决人们的失业问题,所以1933年希特勒成为德国合法的总理,希特勒上台之后,在政治上取缔除法西斯党以外所有政党,加强法西斯独裁统治。在经济上有计划地发展军事工业,使国民经济军事化。备受经济危机打击的日本也走上了与德国类似的道路。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青年军官发动兵变,加强了军部的势力,不久之后,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积极准备扩大其已在进行的侵略。德国和日本应对经济危机的对策使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和亚洲策源地分别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