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搜索
高中数学
小学
数学
语文
英语
初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思品
高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首页
我的试题
试卷
自动组卷
教材版本:
全部
课本:
全部
题型:
全部
难易度:
全部
容易
一般
较难
困难
年级:
全部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年级:
全部
初一
初二
初三
年级:
全部
高一
高二
高三
年份:
全部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2007
2000-2006
地区:
全部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安徽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西藏
新疆
浙江
福建
辽宁
四川
黑龙江
内蒙古
科学家采用“影印培养法”研究微生物的抗药性突变是自发产生的还是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产生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①首先将大量对链霉素敏感的大肠杆菌涂布在不含链霉素的培养基平板1上,待其长出密集的小菌落后,用影印法接种到不含链霉素的培养基平板2上,随即再影印到含有链霉素的培养基平板3上。经培养后,在平板3上出现了个别抗链霉素的菌落。②对培养皿2和3进行比较,在平板2上找到与平板3上相对应的抗性菌落,挑取其中一个菌落接种至不含链霉素的培养液4中,经培养后,再涂布在平板5上。③重复以上各步骤,最后在试管12中获得了较纯的抗性菌落。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若要获得抗链霉素的大肠杆菌,实验设计思路是: 。(2)大肠杆菌抗链霉素基因存在于 上,该结构在基因工程中是最常用的载体。(3)3号、7号、11号培养皿中加入链霉素的作用是 ,3号培养皿中的菌落比1号、2号中的菌落少很多,这说明 。该实验结论是: ,依据是 。试题及答案-解答题-云返教育
试题详情
科学家采用“影印培养法”研究微生物的抗药性突变是自发产生的还是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产生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首先将大量对链霉素敏感的大肠杆菌涂布在不含链霉素的培养基平板1上,待其长出密集的小菌落后,用影印法接种到不含链霉素的培养基平板2上,随即再影印到含有链霉素的培养基平板3上。经培养后,在平板3上出现了个别抗链霉素的菌落。
②对培养皿2和3进行比较,在平板2上找到与平板3上相对应的抗性菌落,挑取其中一个菌落接种至不含链霉素的培养液4中,经培养后,再涂布在平板5上。
③重复以上各步骤,最后在试管12中获得了较纯的抗性菌落。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获得抗链霉素的大肠杆菌,实验设计思路是:
。
(2)大肠杆菌抗链霉素基因存在于
上,该结构在基因工程中是最常用的载体。
(3)3号、7号、11号培养皿中加入链霉素的作用是
,3号培养皿中的菌落比1号、2号中的菌落少很多,这说明
。
该实验结论是:
,依据是
。
试题解答
见解析
标签
选修1
人教版
解答题
高中
生物
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相关试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6分)纤维素酶对于能否实现乙醇工业化生产、处理服装面料等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者初步筛选到能合成纤维素酶的菌株MC-1,以下是该菌株的鉴定过程。(1)为了获得能合成纤维素酶的单菌落,可采用 法将初筛菌液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这种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2)关于制备固体培养基的叙述,错误的是A.制作固体培养基时可以加入琼脂。B.操作的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倒平板、灭菌C.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进行倒平板。D.待平板冷却凝固约5-10min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3)实验过程中如何防止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4)下表的培养液pH均为4.8,若对MC-1中纤维素酶的活力进行测定,则需选择表中的 培养液。培养液纤维素纤维素酶NaNO3牛肉膏K2HPO4KClMgSO4·7H2OFeSO4A25g/L———1g/L0.5g/L1g/L0.01g/LB——3g/L—1g/L0.5g/L1g/L0.01g/LC25g/L1ug/L—3g/L1g/L0.5g/L1g/L0.01g/LD25g/L—3g/L—1g/L0.5g/L1g/L0.01g/L(5)分离获得了具有较高纤维素酶活性的菌株MC-1,为了在此基础上获得纤维素酶活性更高的菌株,最可行的做法是 。(6)某同学在培养过程中发现培养基上感染了几种细菌。若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 指示剂培养几种菌后,指示剂变红就可以鉴定其中含有能够分解尿素的菌;若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加入 染料,培养后,培养基中出现透明圈,就可以鉴定其中含有纤维素分解菌。B.下图是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人胰岛素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请据图作答。(1)实验步骤②所代表的反应过程是 。(2)能否利用人的皮肤细胞来完成①过程? ,为什么? 。(3)为使过程⑧更易进行,可用 处理D的细胞。D细胞一般选用大肠杆菌或枯草杆菌的原因是 。(4)为了检验步骤⑩是否表达了人的胰岛素,可用 技术进行检测。(5)基因表达载体含有启动子、目的基因、终止子、复制原点和 。(6)根治糖尿病的最佳方法是 。?
下表是一种培养基的配方。请回答: 牛肉膏 蛋白胨 NaCl 琼脂 水 0.5g 1g 0.5g 2g 100ml (1)此培养基的营养要素有 类,其中蛋白胨主要提供的是 。(2)各成分重量确定的原则是 。(3)在各种成分溶化后培养基灭菌分装前,必须进行的是 。(4)该培养基按物理性质划分属于 培养基,能培养的细菌的同化作用类型是 。(5)若有几种杂菌混合在一起,可采用 的方法将它们分离纯化?若细菌中混杂有酵母菌,要将酵母菌分离出来,可在培养基中加入 。?
【生物—生物技术实践】(本题共15分)某中学杨老师自制大蒜提取液,希望这种简便、经济的提取液能够高效的杀灭餐具上的细菌,杨老师完成了下面的探究实验:(1)制作提取液:杨老师将大蒜榨汁后制成提取液,具体做法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数据,在表中的括号内填出1#提取液应加入的冷开水量:大蒜提取液编号1#2#大蒜(g)350350冷开水(mL) 880无色食醋(mL)/20(2)使用方法:将餐具浸泡在提取液中10min后取出冲洗。(3)样品抽取:将经过 处理的滤纸贴在餐具表面1min,然后再将滤纸放到50ml无菌水中,充分振荡后制成原液。再取1ml原液加入 ml无菌水中摇匀制成10倍稀释液。(4)分离及培养:用 分离法分离细菌。分别取1ml原液和10倍稀释液,分别加到伊红-美蓝培养基中,用灭菌、消毒后的 (用具),将原液和稀释液均匀涂布到整个平板上。每个浓度各做三个培养皿,其目的是 。本实验另设1ml无菌水涂布在未接种的培养皿为空白对照,原因是排除 。最后在37℃培养48h。(5)观察记录:在下面的空白处,设计1#提取液实验组的观察记录表:(2分)(6)结果分析:统计数据,得到消毒前后的菌落总数变化(单位cfu/cm2,每平方厘米样品中含有的细菌群落总数)(每空2分)总份数<11-1010-102102-103103-104>1041#提取液消毒前300003189消毒后30141240002#提取液消毒前3320031216消毒后3319104000根据消毒前后的数据可知: 2#提取液效果高于1#,分析可能的原因: 。请你给杨老师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判断题:钉螺是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寄主。答?
回答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实践的问题:(1)传统发酵技术中,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特定的产物,很多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食品。请将下列微生物与对应的发酵产物联系起来:①乳酸菌 ②根瘤菌 ③蓝藻 ④醋酸菌 ⑤毛霉 ⑥酵母菌 ⑦大肠杆菌 ⑧曲霉制作果酒、果醋、腐乳、泡菜对应的微生物依次是 (填相应序号);其中泡菜制作的原理是(用反应式表示): 。(2)在培养基的配制过程中,具有如下步骤:①溶化 ②调pH ③加棉塞 ④包扎 ⑤分装 ⑥称量正确的顺序为 ;倒平板操作中,平板冷凝后,要将平板倒置,其主要原因是 。(3)菊花的组织培养中要求无菌操作的目的是 ,在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常用的培养基是MS培养基,并且需要添加 ;愈伤组织分化成根和芽,再由芽发育成叶和茎,这一过程称为 ,此过程 (填“需要”或“不需要”)光照。?
判断题:所有的蓝藻门植物都具有固氮的作用。答?
(1)培养基中含有的蛋白胨、淀粉分别为细菌培养提供了 和 。除此之外,培养基还必须含有的基本成分是 和 。(2)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3)为了尽快观察到细菌培养的实验结果,应将接种了湖水样品的平板置于 中培养,培养的温度设定在37℃。要使该实验所得结果可靠,还应该同时在另一平板上接种 作为对照进行实验。(4)培养20小时后,观察到平板上有形态和颜色不同的菌落,这说明湖水样品中有 种细菌。一般说来,菌落总数越多,湖水遭受细菌污染的程度越 。(5)如果提高培养基中NaCl的浓度,可以用于筛选耐 细菌,这种培养基被称为 。?
将酵母菌分为a、b、c、d四组,用不同方式培养,其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呈现 型增长,该种群的生长在20 h之前处于 期,20 h~40 h处于 期。(2)d呈现 型增长。在100 h~120 h,d的增长率趋于 。若在现有条件下继续培养,其种群数量趋于 (增多或减少)。(3)随着更换培养液的时间间隔延长,酵母种群的增长率逐渐 ,其可能的限制因素是 不足和 积累。?
下表是一种培养基的配方。请回答: 牛肉膏 蛋白胨 NaCl 琼脂 水 0.5g 1g 0.5g 2g 100ml (1)此培养基的营养要素有 类,其中蛋白胨主要提供的是 。(2)各成分重量确定的原则是 。(3)在各种成分溶化后培养基灭菌分装前,必须进行的是 。(4)该培养基按物理性质划分属于 培养基,能培养的细菌的同化作用类型是 。(5)若有几种杂菌混合在一起,可采用 的方法将它们分离纯化?若细菌中混杂有酵母菌,要将酵母菌分离出来,可在培养基中加入 。?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发酵与食品生产
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
生产果汁酒以及生产醋的装置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用大肠杆菌为材料进行平面培养,分离菌落
专题3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课题1 菊花的组织培养
植物的组织培养
专题4 酶的研究与应用
课题1 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
果胶酶的活性测定
专题5 DNA和蛋白质技术
课题1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DNA的粗提取和鉴定
专题6 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课题1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
提取芳香油
MBTS ©2010-2016
edu.why8.cn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192.168.1.1路由器设置
Free English Tests for ESL/EFL, TOEFL®, TOEIC®, SAT®, GRE®, G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