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搜索
高中数学
小学
数学
语文
英语
初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思品
高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首页
我的试题
试卷
自动组卷
教材版本:
全部
课本:
全部
题型:
全部
难易度:
全部
容易
一般
较难
困难
年级:
全部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年级:
全部
初一
初二
初三
年级:
全部
高一
高二
高三
年份:
全部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2007
2000-2006
地区:
全部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安徽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西藏
新疆
浙江
福建
辽宁
四川
黑龙江
内蒙古
为了避免各家竞相降价揽载的“自杀性竞争”,1878—1884年,刚刚成立不久的轮船招商局与英国的太古、怡和公司三次达成协议——《齐价合同》,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确定水脚收入和货源分配方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试题及答案-单选题-云返教育
试题详情
为了避免各家竞相降价揽载的“自杀性竞争”,1878—1884年,刚刚成立不久的轮船招商局与英国的太古、怡和公司三次达成协议——《齐价合同》,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确定水脚收入和货源分配方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试题解答
B
结合所学,CD的说法不正确,根据材料“1878—1884年,刚刚成立不久的轮船招商局与英国的太古、怡和公司三次达成协议...确定水脚收入和货源分配方案”说明洋务企业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实力。
标签
必修2
人教版
单选题
高中
历史
近代中国的基本经济形态
相关试题
(20分)海权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中外历史的发展进程表明:“海权握,国则兴;海权无,国则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财富的增长与国家海权而非陆权的扩张是同步上升的。这是因为,海洋是地球的“血脉”,因而也是将国家力量投送到世界各地并将世界财富送返资本母国的最快捷的载体。于是,控制大海就成了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张文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材料二 长江深入中国内地,而且很大的轮船从海上可直接沿长江的主要河段上溯而行。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也依靠长江与外界便捷地来往。……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马汉《海权论》(1890年出版)(1)以16—19世纪世界殖民霸权的转移为例,说明“控制大海就成了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6分)(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马汉提出“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的原因。(6分)材料三 1875年清廷发布上谕,称“海防关系紧要,既为目前当务之急,又属国家久远之图”,正式决定创办近代海军,任命李鸿章、沈葆桢分别督办北洋、南洋海防事宜。清政府先后向英法两国订购军舰,并在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自造军舰。1876年起陆续派遣学生分赴英、法等国学习海军,又在沿海一带陆续开设海军学堂,学习英文、几何、代数、驾驶、天文、海图、算法等诸务。(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海军产生的主、客观因素,依据材料三中筹划海防的目的和具体措施,简要评价清政府的决策。(8分)?
(18分)城市既是人类文明的核心区域,又是文明进步的前沿地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大城市发展的同时,成千上万个镇市也因商业的发达而兴盛起来。《元丰九域志》等书都记录了大量镇名,其地位仅次于县治。官府在各地设置场务,收取商税。市的地位又仅次于镇,有些市也设置行政机构。有的镇市发展到相当大的规模。如黄池镇(今安徽马鞍山)和沙市(今属湖北)是从属于州县的镇市,却发展为商旅萃聚的贸易中心,黄池镇商业的繁荣已超过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有些市、墟或集因商业的发达而发展为镇,有的镇也升格为县。由于商品流通和交换的频繁,官府在不少商船客货辐辏地设置税场,商税收入也非常可观。——摘编自邓广铭等《宋史》(1)依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城镇发展的突出表现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城镇发展产生的社会影响。(6分)材料二 在此期间, 城镇人口由1843年的2075万人, 至1893年增至2350万人, 从总人口的1.1% 上升为 6.6%. 至1949年增至5766 万人, 从占总人口 5.1% 上升至 10.6%。……从 “五口通商”始, 至甲午战争前, 全国通商口岸34个。这些口岸一般是被迫开放的……中国各地工厂有外资工厂、官办和官商合办工厂、民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皮麻生《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城市近代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因?(6分)材料三 各规模等级城市人口增长速度比较表 规模数 1964~1980 1980~1989 增长率指数 城市数 增长幅度① 城市数 增长幅度② ②/① 大于200万 5 3.59 7 24.16 673 100-200万 8 10.95 8 25.41 232 50-100万 18 14.89 30 28.47 191 20万-50万 43 23.55 70 34.22 145 10万-20万 51 26.78 62 44.91 168 小于10万 42 38.10 46 70.39 185 平均 167 15.87 223 31.63 199 ——摘自周一星《八十年代中国城市化的若干新动向》(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城市化进程呈现出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6分)?
(12分)浏览旧报纸和网络资源是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阅读1921年《申报》和2009年“凤凰网”资讯频道中洋务运动专刊的节选材料,回答问题。提取《申报》、“凤凰资讯”网中有关洋务运动的信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64春,时任江苏巡抚的李鸿章在致总理衙门原函中指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材料二 《马关条约》签订后,李鸿章被革去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之职。1896年3月至10月,李鸿章受命出访欧美。回国后,李鸿章在给多位朋友的信函中谈到了出访欧美的感受,在给某友人的信中这样写道:“此行遍历诸大邦,亲觇(视察)富强之实效,中国地大物博,果能上下一心,破除积习,力图振作,亦何事不可为……”在致旧时幕僚伍廷芳的信中,李鸿章更加明确强调:“根本之计,尤在变法自强”。材料三 戊戌政变后,有人告李鸿章是维新派,慈禧太后曾对李说,“有人说你是康党”(与康有为同党),李鸿章回答说:“臣实是康党,废立之事,臣不与闻,六部诚可废,若旧法能强国,中国之强久矣,何待近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臣实是康党。”慈禧听后只能“默然”。——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雷颐《李鸿章与晚晴四十年》(1)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李鸿章的观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简析其思想变化的原因。(6分)(2)依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当时李鸿章给予慈禧太后的回答?(3分)(3)综上,简要谈谈你对李鸿章思想变化的看法。(3分)?
多项式是_______次_______项式.?
当x=1时,代数式的值为3,则代数式﹣2a﹣b﹣2的值为_________.?
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大括号里(填序号).正数集合{ };负整数集合{ };整数集合{ };负分数集合{ }.?
下列哪个事例不能证明地球的形状?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地球是球体形状的是?
我们生活的地球的形状应该是?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第二单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6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近代中国的基本经济形态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影响
洋务运动
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8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国民经济的调整
过渡时期总路线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社会主义十年探索
文革对国民经济的破坏
一五计划
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
左倾思想
第四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1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近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
第五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14课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29-193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的背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22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布雷顿森林体系
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MBTS ©2010-2016
edu.why8.cn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192.168.1.1路由器设置
Free English Tests for ESL/EFL, TOEFL®, TOEIC®, SAT®, GRE®, G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