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搜索
高中数学
小学
数学
语文
英语
初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思品
高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首页
我的试题
试卷
自动组卷
教材版本:
全部
课本:
全部
题型:
全部
难易度:
全部
容易
一般
较难
困难
年级:
全部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年级:
全部
初一
初二
初三
年级:
全部
高一
高二
高三
年份:
全部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2007
2000-2006
地区:
全部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安徽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西藏
新疆
浙江
福建
辽宁
四川
黑龙江
内蒙古
为探究SO2气体的还原性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装置图:(1)证明SO2与Fe3+发生反应的现象为 ;(2)实验中所需的SO2气体可以用浓硫酸和铜反应来制取,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 △ CuSO4+2H2O+SO2↑ .(3)在上述装置中通入过量的SO2,为了验证A中SO2与Fe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他们取A中的溶液,分成三份,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①:往第一份试液中加入KMnO4溶液,不变红,紫色褪去.方案②:往第二份试液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再加入新制的氯水,溶液变红方案③:往第三份试液加入用稀盐酸酸化的BaCl2,产生白色沉淀上述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填数字序号),原因是 .试题及答案-填空题-云返教育
试题详情
为探究SO
2
气体的还原性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装置图:
(1)证明SO
2
与Fe
3+
发生反应的现象为
;
(2)实验中所需的SO
2
气体可以用浓硫酸和铜反应来制取,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H
2
SO
4
(浓)
△
CuSO
4
+2H
2
O+SO
2
↑
.
(3)在上述装置中通入过量的SO
2
,为了验证A中SO
2
与Fe
3+
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他们取A中的溶液,分成三份,并设计了如下实验:
方案①:往第一份试液中加入KMnO
4
溶液,不变红,紫色褪去.
方案②:往第二份试液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再加入新制的氯水,溶液变红
方案③:往第三份试液加入用稀盐酸酸化的BaCl
2
,产生白色沉淀
上述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填数字序号),原因是
.
试题解答
A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
Cu+2H
2
SO
4
(浓)
△
CuSO
4
+2H
2
O+SO
2
↑
:①:
因为A的溶液中含有SO
2
,SO
2
也能使KMnO
4
溶液褪色
解:(1)SO
2
与Fe
3+
发生反应SO
2
+2Fe
3+
+2H
2
O=SO
4
2-
+2Fe
2+
+4H
+
,原来为黄色铁离子溶液,被二氧化硫还原成浅绿色的亚铁离子溶液,
故答案为:A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
(2)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Cu+2H
2
SO
4
(浓)
△
CuSO
4
+2H
2
O+SO
2
↑,
故答案为:Cu+2H
2
SO
4
(浓)
△
CuSO
4
+2H
2
O+SO
2
↑;
(3)二氧化硫有还原性,高锰酸钾有强氧化性,二氧化硫能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Fe
2+
也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上述方案中不合理的是①,
故答案为:①;因为A的溶液中含有SO
2
,SO
2
也能使KMnO
4
溶液褪色.
标签
高一上册
沪教版
填空题
高一
化学
探究二氧化硫与水和品红溶液的反应
相关试题
为探究SO2气体还原Fe3+、I2,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图所示:(1)SO2与FeCl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装置C的作用是 .(2)若要从A中所得溶液提取晶体,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洗涤、自然干燥,在这一系列操作中没有用到的仪器有 (填序号).A.蒸发皿 B.石棉网 C.漏斗 D.烧杯 E.玻璃棒 F.坩埚(3)在上述装置中通入过量的SO2,为了验证A中SO2与Fe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他们取A中的溶液,分成三份,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①:往第一份试液中加入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方案②:往第二份试液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再加入新制的氯水,溶液变红方案③:往第三份试液加入用稀盐酸酸化的BaCl2,产生白色沉淀.上述方案不合理的是 原因是 .(4)能表明I-的还原性弱于SO2的现象是 .?
如图是有关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试回答下列问题:(1)A、B、C、D四个装置中发生的现象依次是 ; ; ; ;(2)二氧化硫具有:①漂白性;②酸性氧化物性质;③还原性;④氧化性.在图中几个装置中对应表现出的性质是(填序号):A中 ,B中 ,C中 ,D中 ;(3)实验完毕后,将B中溶液取少量于试管中,加热,现象是 ,原因是 ;(4)实验完毕后,取少量D中溶液于试管中,加入BaCl2溶液和稀盐酸,现象是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 .(5)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用如图所示装置可以完成一系列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Ⅰ.(1)仪器P的名称是 ,若用装置A由浓硫酸和亚硫酸钠固体制取SO2气体,(H2SO4+Na2SO3=Na2SO4+SO2↑+H2O),并通过装置B 完成表中设计实验,请填写表中空白:B中棉花的位置 ① ② ③ ④ 所 蘸 试剂 石蕊试纸 品红溶液 淀粉和碘水混合物 氢硫酸 现象 褪色 浅黄色固体 体现SO2性质 水溶液显酸性 漂白性 氧化性 (2)写出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写出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Ⅱ.若用装置A由高锰酸钾固体和浓盐酸混合制取Cl2气体,装置B中的四处棉花依次做了如下处理:①蘸有FeCl2溶液、②蘸有KI淀粉溶液、③蘸有石蕊溶液、④蘸有浓NaOH 溶液.(1)反应开始后,观察到①处有棕黄色物质产生,写出①处发生的离子方程式 .(2)在试验过程中,在②处能观察到棉花上的溶液变蓝色,但反应较长时间后,②处蓝色退去,因为生成的I2被Cl2氧化成IO3-,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在实验过程中,在③处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4)④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小明同学非常喜欢实验探究课,为了探究SO2的相关性质做了下列实验,请根据下列情况回答相关问题.探究一: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物的鉴定(1)试管B中的实验现象是 .试管C中溶液变浑浊,则证明SO2具有 性.(2)试管C口部的棉团既可浸碱溶液,又可浸NaHCO3溶液,其作用是 ,如果浸NaHCO3溶液,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探究二:已知CO2和SO2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和差异性.某同学为了确认干燥的SO2和Na2O2反应中是否有氧气生成吗,拟使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3)D装置的作用是 .(4)为确认SO2和Na2O2反应的产物,该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操作,你认为应该进行的操作(按先后顺序排列)是 (填序号).A.用带火星的细木条靠近干燥管口a,观察细木条是否着火燃烧.B.将C装置中反应后的固体物质溶于适量水配成溶液.C.在配成的溶液中加入用硝酸(氧化性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D.在配成的溶液中先加入盐酸,再加入氯化钡溶液,观察是否有气泡或沉淀生成.?
多项式是_______次_______项式.?
当x=1时,代数式的值为3,则代数式﹣2a﹣b﹣2的值为_________.?
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大括号里(填序号).正数集合{ };负整数集合{ };整数集合{ };负分数集合{ }.?
下列哪个事例不能证明地球的形状?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地球是球体形状的是?
我们生活的地球的形状应该是?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1.1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核电荷数
画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原子构成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
原子序数
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其相互联系
第2章 物质的量
2.1 物质的量
阿伏加德罗常数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摩尔质量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
相对原子质量及其计算
第3章 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反应热的大小比较
反应热和焓变
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化学能与热能的应用
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清洁能源
燃烧热
热化学方程式
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
探究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中和热
第4章 卤素
卤素
碘与人体健康
卤化银
卤素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比较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
氯离子的检验
氯气的化学性质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氯气的物理性质
探究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第5章 硫
硫
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硫的污染及治理
工业制取硫酸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硫酸盐
浓硫酸的性质
探究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
探究二氧化硫与水和品红溶液的反应
第6章 碱金属
碱金属
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纯碱工业(侯氏制碱法)
粗盐提纯
碱金属的性质
金属的通性
氯碱工业
钠的化学性质
钠的物理性质
钠的重要化合物
焰色反应
第7章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
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元素周期律的作用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作用
MBTS ©2010-2016
edu.why8.cn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192.168.1.1路由器设置
Free English Tests for ESL/EFL, TOEFL®, TOEIC®, SAT®, GRE®, GMAT®